仓顶有个网友叫晓吾
周培武先生遗像 我和周培武先生相遇在愚园晓吾是周培武老哥的网名。
昨天,从西祠网友帖子里得知,晓吾驾鹤西去了,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晓吾为什么走得那么匆忙,去年5月,我在门西愚园听“老门西文化”讲座,还和他见过一面,两人虽然很少见面,却深情的瞧着对方,就像相处了多年的老相识。
我和他第一次相遇,是在10年前,《金陵晚报》召开的读者座谈会上,我看见他靠墙坐着,头上戴着一顶鸭舌帽,鼻梁上架着眼镜,手上抓着一本笔记本,面带笑容,聆听大家的发言。那个时候,他已经是《金陵晚报》的高产写手了。公众场合,他却谦虚低调。从此引起众多网友的青睐和关注。
晓吾出生于老门西仓顶自家老宅,1964年毕业于南京十九中学。这处老宅是他的父母,一对相濡以沫的黄埔老兵,抗战胜利后,回归南京修筑的。晓吾在这座老宅里长大成人。后因父母政治牵连,剥夺了升入高校读书的权力,被“动员”去农场当知青。经受人生的历练。
他对老南京民俗文化了如指掌,在《金陵晚报》上发表了大量的“南京俏皮话”故事和民俗趣谈,他的摄影作品屡屡见报,“我眼中的胡家花园”等镜头故事被搬上了报纸。他也给评论版写信写稿,关心民生,抨击时弊,关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他用“门西闲人”的网名,参加“西祠珍版”的活动。2016年年初,“珍版”版聚,他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参加,就托友人老谢赠我一本《家在门西顶高处》。并在书的扉页写下了“清华园先生惠存”字样。(清华园是我在西祠的网名)。他在这本书里晒亲情,晒幸福,我们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他的家史,家训,家风,家常,家乡,家话;知青,知友,恩师,学友;收集了他发表在报刊上的评论,散文。值得收藏。
这本自费出版的书,倾注了他后半生的心血。字里行间,浓浓的家国情怀,一片赤子之心。正如他在“卷首语”所表达的那样:“即使身处社会底层境遇如何艰难,也应追求和维护道德人品的高尚。”
“晓吾”老哥的离世,老门西文化的守望者,损失了一位干将,他对老门西文化情有独钟,老门西文化也是他的精神故乡。让我们永远记住:“门西仓顶有个网友叫晓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