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金融机构估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特别对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一方面较大的人才流动性、高杠杆运行、公开资料匮乏,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都会左右运营情况影响估值。既便如此,对管理两万亿资产的黑石估值近千亿的体量并非无稽之谈。
黑石创建于其两大创始人—美国商务部前部长彼得·彼得森和一生都在与克拉维斯竞争杠杆收购之王的史蒂夫·施瓦茨曼。他俩大概从未想到过当初的40万美元启动资金会让他们成就了黑石,也实现了他们自己的成就。
两个人相差20岁,一人主外,一人主内,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年富力强的施瓦茨曼坚韧不拔与充沛的毅力、精力、活力、行动力,是黑石这部庞大生财机器得以顺利运转的强力发动机;老谋深算、深谙人性的彼得森于金融界及政界浓厚且极富广度的人脉资源与八面玲珑的外交手腕,则是黑石能够左右逢源赢得普遍信任的万金油。作为主营业务为企业私募股权、不动产投资、对冲基金组合、信贷资产投资、财务顾问的黑石,早已取代了高盛集团与JP摩根,成为华尔街名副其实的资本之王。
至于成为资本王者的王者之匙,书里没有告诉我们现成的答案,但我想,是因为他们的诚、略、道。
在敌意融资并购盛行的上世纪80年代,两位创始人艰难的为公司发展定下了一条基本原则:对对手坦诚相待,绝对不做敌意收购,这对于资本界有逐利欲望本性的私募机构而言这条准则堪称难以企及的正面。同时,运用彼得森强大的人脉关系与每一单收购生意中与相关公司建立的友善、协同关系,看似三板斧的进攻令他们看似笨拙的策略竟然形成无往不胜的局面。最后,两位创始人坦诚的个人魅力使其成为的对手都愿意在合适之时机与之打交道。摒弃伦理与道德层面的平均认同线,仅从事业成功与理性的角度观察,黑石早已从经典之路迈向传奇之道。
传奇背后总有深思。
黑石的传奇使我坚信,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坚守底线,坚持原则,坚持坦诚,坚持分享,坚持合作、互利、共赢,即使天下事有难如登天者,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把人做好,赚钱顺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