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和菜头的一篇文章—《卒业旅行》,加之自己临近毕业,此时、此景、此文,莫不让人感慨万千。
和菜头说:“毕业之后,立刻进入工作单位,往往会被某一类型的人包围,熟悉的是某一类事的做法,长期呆在一个城市,所谓对社会的认知其实偏狭的厉害。”
我们豪情满志的踏入社会,却连社会是什么都不知道,然后用脑袋四面撞墙作为代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这未免太过残忍。
如果毕业前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形形色色的人,见见林林总总的事,起码能够知道自己所处的国度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把“社会”、“国家”、“人民”这样的抽象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也就会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幸运的话,也许会知道自己终将前往何处。在自己国家的广袤领土上游历一番,所能获得的东西很可能超过前16年读书所获得的总和。
唯有这样,你才可以被称作一个中国人,而不是某省某市某公司的职员某甲。
本段引用和菜头的《槽边往事》
被和菜头的最后一句话当头一喝,慢慢长大,生活之流就变得过于湍急,你会发现“有些东西,错过,便真的是一生”。
细细回味过去三年去过的城市,还记得第一次只身一人坐火车去南京。旅行的第一站是河海大学,当我从地铁走出来,放眼望去,竟然找不到一片纸屑,一个城市竟然可以干净成这个样子,对于南京的好感暴增。
那时候的我特别关注一座城市的大学,一周的旅行,一半的时间都流连于学校和图书馆之间。我还记得旁观河海大学的辩论赛,看到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观点碰撞的激烈程度,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差距。
还记得南京的先锋书店,哪里简直是书籍的天堂,置身其中,你会忘记时间,让灵魂接受知识的洗礼。
先锋书店还记得在南京大学,除了背包的游客,在草地上,石凳上,亭子下,竹林边,全是拿着书学习的学生,像回到了高中。脑海中突然跳出一句老师常说的鸡汤“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那一刻,这句话差点扎穿我的心。
后来,每当我想停下来放纵一下自己的时候,那个画面总会蹦出来给我当头一棒,好像在说:“你真的付出100%努力了吗?你拿什么配得上你的梦想?”放在之前,听到这句话,我直接当鸡汤一饮而今。
还记得第一次到北京,第二天晚上参加了一个读书会的沙龙。除了我之外,他们都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很多年,有大学老师、新东方家庭教育培训师、医学杂志编辑,一晚上收获的知识量远大于我在学校上一周的专业课,且含金量更高。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位大学老师分享的是最近几年在北京做投资的几次失败经历,我听的热血沸腾,最后他给我建议,要我毕业之后一定要去深圳发展。还有Lili姐分享的真实做培训的经历和职业发展方向,刚好和我学的HR专业有交叉,学校学习的培训课立刻变的有血有肉。
当然除了名校和读书,我还记得陕西的BiangBiang面,大连的海风和贝壳博物馆,上海的快节奏,还有我最爱的绿色之城——杭州。
我内心衡量一篇文章是否值得反复阅读最重要的标准——是否促成读者行为的改变,就像李笑来的文章让我养成了日更反思的习惯,武志红老师的文章让我养成了时刻觉知的习惯,张遇升老师的文章让我养成了每天早上喝一杯白开水,每日运动一小时的习惯,薛兆丰老师文章让我养成了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些社会问题的习惯。
感谢和菜头,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旅行的意义,坚定了我每年至少旅行一城的习惯。
如果不想毕业之后,立刻成为某省某市某公司的职员某甲,那就来一次毕业旅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