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史话系列书籍的第二本作品。考古研究的简单科普类型书籍,学术类的书本就让我看得比较辛苦,明明薄薄的一本书,硬生生看了很久,还是属于囫囵吞枣得看完的。
看完书后要向华夏传统文化道歉。当书中一本本先秦时期的著作摆在面前时,发现很多作品除了听过名字以外都没有找来好好阅读过,还有一些作品连名字都不曾知晓,深感惭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正如诸多杰作,它们寂寞,无闻,但是光芒万丈。
缺乏华夏古典文学积累的我,看书中的引用巨累无比,除却语句生涩难懂,很多字都不认识,忍不住想要跳过。于是残酷的现实是,即使我认真看了一遍,还是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但我知道,它们会指引很多人通往更广阔的视界,不忘先辈的过往。
帛书虽然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毕竟不容易保存。现在我们能过见到的实物少得可怜,有考古价值并且可以做为研究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书中也仅仅选取了楚帛书和马王堆帛书两部分经行分析。因为是介绍帛书,所以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最为珍贵的T型帛画和素纱禅衣都没有提及。
看了楚帛书出土后的经历,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后来此书被米国传教士柯强从考古学家蔡镶手中骗取,流入美国。这不是和《盗墓笔记》中战国帛书的遭遇一模一样,土夫子在长沙镖子岭中发现战国帛书,后被米国人裘德考骗走。吴老狗的原型莫非是蔡镶?裘德考的原型不用说一定是传教士柯强。而最为遗憾的便是楚帛书一直流落米国,无法一睹真容。
最后对书中介绍的帛书做个总结,应该是两点:
一:很多帛书出土后,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因为丝帛制品自身不便保存的特性,出土后很难看到当年古人书写的原始样貌,加之年代久远,每一本帛书的成书时间无法得出精确的推论。因此在分析语言使用习惯和书写习惯上需要更深层次的整理归纳,在这里使得很多地方出现分歧。岁月如衣,为其穿上一身神秘。再研究这些帛书,专家们的起始点已各自不同,新的矛盾也产生了。此时看各方学者再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自己的论点,相互辩论,绝大多数直到现在依然得不出有力的结论。——而我看得迷迷糊糊的部分就是专家们引经据典分析的这部分,看原文几近迷茫,还要顺带理解含糊其辞的考古结果。
二:华夏在先秦时期,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帛书的出土虽然不能为研究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果,但是对时间点上却可以明确的更为详细。至少可以明确一定是汉初之前,咱们便再诸如,医学、天文、绘制地图上有了很先进的研究成果。
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的出版年限在1999年。相较于现在的考古结论,一些依据已经被推翻了,我这样只求涉猎,不求了解的人来说随意看看自然问题不大。但是倘若对于稍有研究的书友来说,这本书应该已经过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