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暴”,原义是指在网络上对某件事人或物进行公开宣布,进行报道等。后来演化成网络暴力的简称。
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类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且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这一类言语、文字、图片、视频会针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人们习惯称其为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能针对当事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急需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

“网课爆破”并非新词,是一种伴随着网络课堂的兴起而随之出现的恶行。但在今年9月刚开学又受疫情影响上网课,为“爆破手”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而集中爆发,尤其是河南一女教师上网课因网暴去世,更是把“网暴”推向了高潮。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把会议室号和密码泄露给爆破手,才能导致的后果。那么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恐怕跟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造成的,而对学习的不感兴趣还需追问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才观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教师的内心太脆弱,又没有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造成的。如果在这些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切断课堂,这事还会有后续吗?
那么,面对疫情,面对我们可能还要随时上的网课,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第一、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讲清网络暴力的危害,让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分清是非对错、不盲目跟风,通过合理的渠道宣泄内心的不满,如与父母、朋友、老师交流。
第二、作为教师,面对新问题、新技术,我们不能“躺平”,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视每一次的培训和学习,技术全面的你才是强大的。理性看待网暴等问题,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很多未知问题。能否勇于面对问题和冷静处理问题使我们每个人都需提升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