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后面把式”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只能窝里横,出了门啥也不是。
少年时被大人如此评价的时候是不太理解这里面的意思,以及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
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赫赫”地笑笑,心里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觉得自己或许不是特别的棒,但怎么着也不会是家里横着走,家外怂成球的货色。
随着在学校、社会,于老师、同学、邻居、图书馆老板,卖早点的……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被人拒绝或者事情走向没有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的次数多了,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一个自以为是、无限接近一无是处的角色了。
一旦在心里给自己定了性,尤其是心智模式塑造期、自我性格成长期的少年,那一辈子的性格基本上就定下来了。并以“自以为自己是如此的人”来操作以后的为人处世。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便成人后知道错了,想纠正却非一日之功可实现的。
现在想想,在家里凯凯而谈,啥事都能完整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离家在外,唯唯诺诺、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和在家里的表现迥然不同,是缺少锻炼,缺少正确引导的结果。
对家人的性格喜好很熟悉,互动中自己说话做事可能引发的结果是可预见的,有很大的确定性,所以才能表现得游刃有余,即便说错话、做错事,家里人大多是包容的态度,由此给自己一种错觉——自己的诉求大多时候都可以实现,感觉还是挺行的!
而面对陌生人、认识却不太了解的人时,失去了确定性,说话做事出错的几率就大了许多,出错后得到的回馈也没有家人的温情,有时碰到过分的人,不留没有丝毫情面地怼回来,当时的尴尬让你产生一种和外人打交道原来如此困难的错觉。
若没人告诉你,其实这才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多沟通多交流多锻炼,久了其实一样的游刃有余。那么心存畏难的你可能慢慢地失去自信,演化成一个真正的“窝里横”!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希望他们能明白这些导致心理变化的原因,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