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孝对中国的影响

论孝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 学习力是一种竞争力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19:57 被阅读0次

    自汉以降两千多年以来,统治者为了强化对国民的管理,开始推崇以孝道治国。自此,中国与孝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孝字更是融入了国人的血脉里。各个朝代均流传着各种关于孝的典故,诸如卧冰求鲤、涌泉跃鲤等二十四孝故事,妇孺皆耳熟能详。不孝更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被列为重罪。

    提到孝,在现代中国,大部分人仍会认为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殊不知,孝字误了中国人一代又一代,迄今仍在深深地左右着国人的言行举止,国人中毒之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清除。

    要剔除这枚毒瘤,必须先理解中国的孝从何而来。孝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为维系其统治而推行的愚民政策,孝的本义是无条件地服从上位者和长辈。中国地大物博,在各种基础设施都匮乏的久远年代,治理起来非常困难,如何才能减少管理的难度呢?统治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农业为主的社会,为提高生产效率,国人往往以家族聚居的形式抱团生存。于是统治者推行孝道,赋予一族之长莫大的权威,包括生杀与夺的权利。其本质是将国家的管理责任分解到更小的单位(家族、家庭),让每个人服从家族宗法的管理,做顺民良民,从而减少社会摩擦,减轻统治者的治理难度。

    了解了孝道的来源,再来看看孝道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孝道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家庭伦理悲剧。首先便是对女人地位的贬抑。自古以来,女人的命运便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从父,是恪守孝道,出嫁从夫,更是要对夫家的长辈恭敬有加,完全忽略女人的感受和地位。即使到了现代,多少新生家庭的不和谐,仍是来源于孝道。

    孝通过各种畸形的理论,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将子女的权益剥夺殆尽,将父母与子女的平等关系破坏,将家庭的本义扭曲。在孝道横行的年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从来不是平等的,作为高高在上的父母,即使有错误子女也不能质疑,更不能反抗。作为一个孝顺的人,不但不能心有怨言,还必须甘之如饴。这样的关系必然是扭曲的,父母对子女的脉脉温情,子女对父母的感激和爱,在孝道下被扭曲为高高在上地恣意妄为和低眉顺眼地俯首帖耳。家庭本来是充满温情的地方,是一个人高歌猛进时的基石,是一个人失意落魄时的港湾。而在孝字当先的家庭模式下,普通人能感受到多少家庭的本义?

    孝道更为深远的影响是,让中国人从此直不起腰,活在前人的影子里。通过对孝道的灌输,国人从小就被教育逆来顺受,不能质疑,不能反抗,前人怎么做,现在的人也必须照做。尤其在封建社会,大至庙堂之上,小至贩夫走卒,更是时刻援引前人的做法和说法,不敢越矩半步。在几千年的顺民思维熏陶下,国人早已丧失了创造的基因和挑战权威的本能。从孝顺父母,到孝顺父母官,从对长辈的孝延伸到对上位者的顺,孝道将国人对权威的反抗性剥夺殆尽。

    孝道不但影响了上一代人与我们的关系,禁锢了我们自己的创新精神,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与下一代人的关系。大部分现代人都意识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为数不多。究其根源,还是几千年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子女在我们的思维模式里还是处于顺从、接受命令的一方。

    孝道对国人的影响如此深远巨大,如何才能根除孝道的荼毒?

    对于我们自己,虽然认识到了孝道的负面作用,但要改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我们想改,我们的父母也无法接受新的相处模式。最关键的还在于对子女的教育,灌输平等、自由、爱的理念,塑造平等、互相尊重的相处模式,通过爱来构建家庭基础,而不是孝和顺,从而释放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做勇于挑战权威的一代人。

    看完这篇文章,做一个“不孝”的人,你还会害怕别人戳你的脊梁骨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孝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kw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