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不管是广义的,还是侠义的教育,我们到可以看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影响人,让人变得更好。
教育的起源:
中文“教育”的词源
在我国,“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两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词汇。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 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西文“教育”的词源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由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它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身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洞穴中的闪徒”隐喻进一步指出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从中西方教育一词的起源来看,我国的教育主要由孔圣人奠基——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再简单朴素一点可以说“教是教师演示学生效仿,而育是指培育人”。西方的教育主要由苏格拉底奠基,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也深受其影响——苏格拉底法和心灵的转向。
就中西方的教育理念、方法而言,我更喜欢中方的,当然也兼容并收西方的心灵转向,甚至更具体一点可以说是通过一些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心灵发生改变从而成为更好的自我。
那教育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1.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
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在意识方面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从外部表现来说,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3.家庭环境的效应。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家庭环境中的众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期望水平等方面。
4.社会发展状况。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到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公民整体索质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教育的因素主要由这四大类,而每一个大类里面都能够进行细分内化为小类,并且每一个小类都是非常值得深究并细化的。同时,值得一说的是,这四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一旦发生严重的失调就会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可以导致教育的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