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凉下来了,翻箱倒柜整理衣服——把夏天的理一理放进去,厚衣服翻出来。这一翻又翻出来那些被遗忘的常年不穿的衣服,它们或没合适的机会穿,或一时兴起买下却没穿过一两次的,或觉得买来贵平时不舍得穿的,还有根本不喜欢但料子不错趁打折贪便宜而买的。共同特点是不算旧到要扔但很难用上,经过年复一年的整理它们总是被幸运的留下,若一直放下去估计能活的比我都长寿。
怎么才能派上用场呢?上网查查,发现很多旧衣改造,巧手一改焕然一新。由此可见,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要不我也来改改吧,查了一圈根据衣服修改难易程度不同,普遍的一件衣服的修改价格在几十到几百不等。我那些衣服当初买来也不很贵,改一改就是“所得不及所偿”。扔了舍不得,二手卖卖价格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要不自己改?不想这个心思一动竟招来无尽烦恼。
先去网上查类似的修改视频,多数博主有裁剪和缝纫技术,他们改一改易如反掌。我可不会这个,但还不死心,手工缝!不过款式改成什么好呢?又找了一堆视频来研究,为此又花了很多时间。此时,出现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一个念头挺身而出:“手工缝太费时,为了改一件衣服花上两三天宝贵时间太不值得了吧,时间就是生命啊!”
想改的那个念头也理由充分,劝道:“还是改改再穿吧,要物尽其用。”
……
“唉,太花时间了,新衣服买买也不贵啊。”
想改和不改的两个念头斗的此起彼伏,难分胜败。
心里想着:算了,不改了,这是玩物丧志!还是卖掉算了,管它卖多便宜呢,总算给它找了主人。手上却还在翻看改造的视频,看到有点喜欢的还保存下来。
整整两天一直在纠结要改还是处理掉。一会儿改的念头占上风,一会儿处理掉的念头来左右。渐渐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矛盾纠缠不清波澜起伏,我被这几件旧衣服套住了!
一个普通的人正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其实并不多,所谓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古人之所以能如此寡欲,正因为他们懂得“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的道理。意为君子要能够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连累,而不是被外物所役使,成为外物的俘虏。
《荀子》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君子明了应是自己役使万物,而不是被物所役使。反之,小人则为物所役,失去了自主。
然而天下芸芸众生,不为物役使者得几人?多数人穷尽一生活成了“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而不自知,可悲可叹。
君子不役于物是怎样的呢?
孔子曾称赞自己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想知道这是什么一种情景,可以去看看当今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人称“韦神”的一日三餐即可领会,馒头加上白开水,就是一箪食,一瓢饮。颜回的财务状况不清楚,不过韦神绝不差钱吧。他穿着也极不讲究,透着屏幕都能感觉出一身廉价。
中国历史上的“半个”圣人曾国藩有一个“一品宰相”的美誉,但所谓的“一品”并不是赞扬他身居高位,而是指他的日常饮食极简,每顿只一菜一饭。这对于一个身居高位、有着卓越战功、手握重权的高官,实属难得。
他穿衣也极简。有一次,曾国藩外出做客,宴席上,大家发现他穿的衣服竟然是30年前的衣服,还打着补丁。大家纷纷打趣他,他却淡淡一笑说: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他居住的地方,亦是极简至极。据记载,曾国藩死后,发现他的卧室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几把凳子,都是普通材质,且已磨损严重,用于装衣服、装书籍的还都是早年从他老家带来的竹篾......
相对于物质匮乏的古代,身处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能做到不为物役更难能可贵。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当之无愧的大富豪,他除了极少数特殊的场合外总是穿着一样的衣服:蓝色牛仔裤、灰色T恤和连帽卫衣。
“你为什么每天穿同一件T恤?”
扎克伯格回答:“我是真想把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都排除掉,这样我就能尽量少做决定,把时间花在更好地运营公司这件事上。”
他解释说,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比如穿什么),累积起来的话,可能会令人筋疲力尽。如果他把精力花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会分散他用在工作上的能量。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如此,他有一个挂满“很多一样的灰西装”的衣橱,所以我们看到照片上的爱因斯坦总是穿着一样的灰西装。
人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仅仅简化穿衣一项,就为宝贵人生节省了四分之一的开支。时间,精力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昂贵的成本,“不为物役” ,拿走的东西越多,留下的就越纯粹。就像梭罗曾在《瓦尔登湖》里倡导的那样,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役于物”者不知不觉进了欲望的囚笼,他们错付生命于物上,随波逐流,活的辛苦,死的糊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