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终于有闲参加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举办的读书会。这回我们共读的是心理咨询入门读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本书我早几年已经买好,自己也读过。如果当作文学读物,也许我会读得更好,但偏偏我又想读懂里面提及的专业术语,又想记住苍鹭的每一次咨询话术和技能。所以我迟迟读不下又放不下这本书。
这回读书会,采取的是书友轮流领读的方式进行。本次领读人为饶瑞文老师,领读第七、八、九章。
大家先通过听音频解读的方式回顾第六章的内容,然后开始每人轮读第七章。每个人想在哪停下便停下,下一个人接着读。这样的轮读方式是让我感觉很舒服的第一点。不规定每人读几段,每个人跟着自己的心停下,每个人也尊重他人朗读的节奏,这才是“心的约会”。读书会的核心首先是我们忠于自己的内心。
读完一章,每人可谈感受、可针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交流。这是我喜欢本读书会的第二点: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我像干渴了许久的大地终于迎来一场大雨一样,我围绕书中的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畅谈着自己的想法。当我在表达时,我感觉得到其他人的抱持和包容,我太感动了。这样的氛围太滋养人了。
当我提出“獾是蛤蟆心中的另一个父亲,但他有两回竟对獾大发雷霆,这不符合他的'儿童自我状态'。”专业知识过硬且咨询经验丰富的龚老师解了我的惑。龚老师说:“这就是咨询师常问的'例外'。当来访者绝对化表达自己的一个特点时,咨询师会问:'那有没有例外呢?'然后以这个'例外事件'来突破来访者的绝对化表述。”
当我讲到“苍鹭和蛤蟆的不同咨询状态”时,龚老师讲:“其实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咨询过程不可能每次都平静温和的,来访者有时候会出现激烈的情绪。咨询师面对复杂的情况一定要保持定力,以不变应万变。每次都平静温和的咨询也许就走不下去。”
春燕提出:咨询师的共情能力太强,是不是太容易被来访者的情绪带着走?龚老师告诉我们:作为咨询师,要经常保持与天地连接,吸取天地的能量,这样咨询师才能更有定力,才能稳住局面。
时间超过了五点半,我们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次会面。
这次会面就像给我充了电,我又可以带着饱满的能量迎接新的一周了。感恩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