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工作以后,总是隐约有些不开心,是对工作有太大期待了么?总觉得要求自己的都是最基本的,却同时会担心,也觉得那个有着完美要求的自己悄悄的占据了大脑,成为那一刻的领导人,要求自己,压抑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如果我选择松散下来,不逼自己去做点事情呢?加大出错率的,挨批,手忙脚乱的自己浮现在脑海中,以示警戒。让我不能放松,却又无法兼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觉得我接收不太到自己的感觉。
回顾这一切时,我在想当初投这份工作的想法是什么--是钱和机会。面试时:我虽跟自己说无所谓,碰一碰,抓一抓。面试时,有点嫌弃,开心,担心,后悔。面试后身体不舒服,试着体会是什么引起哪种情绪导致这种感觉--浮现出的答案是:我没有让面试的经理高兴和满意,同时我也在责怪那个时候的自己。看到这里,我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我接着问自己,不满意又代表什么,又会怎么样?她不满意也未必全是因为我的表现,而且我是通过什么判断对方对我不满意呢?--自己不太自信且不太专业的回答及投射后看到的对方的表情。这时一个声音冒出来:谁知道她平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平常心情对应的表情是怎么样呢?这里心里感受好了一大半,然后做好被刷掉的准备了。
后来顺利入职。我的目标是:做到年后,想离职再离职。这是我听过最多的话,在职场流传的万无一失的常识,已被我无视过两次。但是今年缺钱及忙碌少钱的生活状态让我不自觉认同了这句话,目前还是比较深的认同,将它当成目标。因为不想再那么奔波。
觉得不必离开的原因还有这个公司的同事氛围还不错,大家可以大声聊天,现在我跟她们还不太熟,行政萍姐的关心自然不尬,我能看出来和感觉到,她人是真的不错。只是感觉工作上及以后可能也不会和这些“背后”的同事有太多的火花和交集。
这时得说明一下,我无意识中也在期待一种同事关系,自己成为团队中的粘合剂及中心人物,和大家每天都有话聊--真是,没什么话题或者感觉的话,这,真的是在难为我。甚至远山群里的姐姐们希望以后可以一聚时,我也想聚,但如果她们看到我安安静静不说话,而来照顾我,我可能会逼迫自己来适应别人。哎,都是热情的人儿啊。虽然我有沙雕搞怪的时候,但那,也是要看心情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自己还怕被人说冷,压抑,没话讲,以前有个师姐说跟我在一起怕冷场,即使她可能在激我或者在表达她自己的感受,但说实在,当时压着火,尴尬的不行,回过头才明白当时心里不少马在狂奔。即使是对方的问题,我也时不时会惯性担心自己这个点。当然,现在我可以看到对方可能就是想找话聊,我可以平静或者怼对方,但习惯性面对友好又有些勉强自己的情境下,肢体习惯性还是顺从反应。对比同岗位的同事小妹,她可以当即表示拒绝,这又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在做老好人,压抑自己。--我在体贴别人和关注自己中不但没有结合,还是以前者为主,这里面有害怕别人眼里的自己不好,有瑕疵,如果说无论怎么做都有瑕疵,那也希望瑕疵尽可能的小。也希望不会让别人议论到自己的不好,所以总会条件反射式的“侧耳倾听”。
写到这,我真开心我看到了--因恐惧而衍生出的两种讨好的运作模式。其实边写我就考虑到,这两种方式来取得别人好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结果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反倒会给人一种我随时会回应你,体贴你的感觉,这是我的虚假面具。
如果没有在此刻改变,那么当下自己做的事情其实是在重复过去的自己所做的,也定义了未来那个极大可能的自己;若此刻发生改变,做出与过去不同的决定,那么,我就是在改变未来。
现在我会把注意力和眼光,大胆、自然、绝对的收回到自己身上,相信尊重自己的感受还有自己的未来。我有足够的底气,面对未知的事物。此刻收回注意力的,遵从自己内心的做法并非不尊重和无视别人,而是在寻找,甚至是大家一起摸索那个合适的距离。做真实的自己并不一定会讨所有人的厌,而且也不会没有魅力去吸引好友来到你的朋友圈。别担心了。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在别人喜欢你之前先喜欢上那个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