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师讲评临时变更为小组讲题
半期考试结束后,常规做法就是马上订正答案,评讲试卷。
昨天在给第一个班的学生订正答案的时候,很多学生时不时的唏嘘不已,因为错得太多。甚至有部分学生明显情绪低落了。
这样的状态我来讲题的话,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听不进去。我的试卷讲评将成为无用功。于是我把原本要由自己评讲的试题作为学习项目分发给各组,每组负责一篇阅读理解,鼓励他们用集体智慧来解决难题。
在黑板上简单地写出基本做法:
1.组长负责协调分工,指派任务。
2.备讲过程中需要解决:
1)生词、难句。
2)题目基本意义的理解。
3)答案的出处(信息源)。
4)文章基本大意。
原本还有些担心,结果发现学生都很投入,都认真的在准备。
通过观察,我也发现了自己布置这个即兴任务的bugs。于是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
备题时间结束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高效学习的流程。因此我让每个组长上台分享他们任务完成的流程。
我将流程图总结在黑板上。大家一致认为拿到任务后一起讨论的这个环节很重要。
讨论的内容为:为了弄懂这篇材料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做好了之后需不需要汇总沟通?……
最后是本次活动的简短小结。
下一堂课,第二个班的学生反应也差不多。我迅速进行了迭代,明确具体任务,讲题的要求:
文章主旨大意
文章类型
作者写作目的
文章出处
解释题意(生词、难句)
推荐背记词汇3~5个
推荐金句(自己喜欢或写作可以用上的句子)
二、进行心理疏导(抗挫教育)
听到一学生说,成绩一出来好多学生都难过的哭了……
因此今晚自习,我决定先开导他们一下,让学生理性看待考试和分数。
1.考试是学习的一种常态方式。
“考试无处不在,名次如影随形。”(让学生知道考试不仅是高中的常态,也是日后工作求职、晋升等等的主要方式)
2.考试的意义
没有考试,学生生活会是什么样?(让学生思考考试的意义)
考试犹如学习之旅的指南针。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问题,找到前进努力的方向。
考试也是高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3.我们为何会恐惧考试,害怕考砸?
因为我们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来自同学、老师、家长……
这种一次次因考试而遭遇负面评价的不愉快经历让我们产生了很多不愉悦的感受。
因为我们承受着选科、分班等由成绩决定的巨大压力!
今年我省开始实行新高考3+1+2模式,学生都很清楚成绩决定了选科和分班的走向,大家都害怕被淘汰出局。
但是我们要看到还有下一次月考和期末考试,我们还可以有机会弥补这次的失利。
4.明白这个道理: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当下的一次考试不能决定我们的终结命运,理性看待别人的评价,不给自己贴负面标签。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理性看待他人评价。
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成绩知道自己摔在哪?怎么摔的?
比如,分析自己的试卷错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为什么会出错?有哪些知识盲点?
又比如,反思一下平常的学习态度,上课的听课效率,课后主动学习的情况,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等。
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清楚下次如何规避“摔倒”的风险;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自己前进的动力,为下次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才是考完试之后最重要的事!
三、与同事交流
利用午餐时间和同事交流:成绩的情况、学生的情况、自己的教学情况、监督的方法……
这样的交流既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又从同事那里Get到一些好点子,同时还能碰撞出小火花,对自己接下来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四、自己的感悟
这次考试结束后不仅关注学生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即兴任务的布置让我很有收获。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比被迫强制学习的效果更好。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或者PBL教学模式可以多在教学中尝试。
反思自己平常教学,上课不够紧凑,喜欢念经,课下的监督不够到位。想法多,行动慢……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规避的。
希望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师生一起努力,集结同事的智慧,大家共同进步。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