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已经三十几年了,家乡的房子变了,路变了,山变了,唯有河流还是那条河流,河水还是那样的河水,清澈见底,生生不息,川流不止。这就是哺育我长大的母亲河,母亲河的河水。
西溪河主要有四个源头:溪头、杨梅岭、上南山和西门隘。在母亲河向村庄流淌过程中在河的两侧有无数的山涧水和山泉水、岩缝间析出的清水汇入河流,不断状大。
而这些山涧水,山泉水,岩缝清水则是儿时上山砍柴,挑柴卖路上解渴甚至充饥的必饮品。彼时没有矿泉水、饮料、盒装奶,砍柴火、挑柴卖喝泉水或山涧水则是惯例。田间地头干活有时也用竹筒带茶水,可那是相当奢侈的,必须是来回都不挑重担才行。上山砍柴或担柴到泗桥、衙后(赤岩)卖,总是不能带竹筒茶水的(彼时没有电磁炉、液化气,周边村庄当时也不烧煤都烧干柴),为的是不增加担柴时的重量,担柴可以多担几斤(彼时西溪村还未通公路,到泗桥、衙后只有靠步行)。
故乡的水韵砍柴、卖柴是儿时常做的活,卖柴火为的是赚点读书用的零花钱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卖的柴火必须是干的,否则没人要买你的柴火了,你就只能暂搁在他们的房檐下(其实你也不认识房子的主人,好在柴火放那也不象现在自行车那样有人偷),下次又去卖柴火的时候有人相中了一起卖掉。干这些活总是在周末(彼时周末只有放假一天半)和寒暑假,平时是要上学的。
故乡的水韵熟悉地记得砍柴卖柴路上的几口清泉。一口是从园岩岩缝中咕咕不停流淌的山泉,有善者用一口青石槽接住不断流出的清水。这股清水是离村最近的路边清泉,每次担柴到这早已是腹饥人乏,必停下喝几口清泉水。人多时则排队饮用,有等不住的拗一片芦苇叶,一端顶在岩缝中,用一手托举着芦苇叶,倾着头用口接着芦苇叶另一端流下的泉水。那清爽甘甜自不必说,绝非现时的椰汁、脉动所能及。喝一口清泉,顿感体力恢复许多,一气口把剩下的回家路走完。
故乡的水韵一口是元里田边岩石下的清泉,岩石上方的山上长着许多树。泉水每天沽沽的流淌着,灌溉着她边上的一块稻田。砍柴至此正好半路当中,把柴火靠边停下,歇息一会儿,轮流地喝口甘甜如蜜的泉水,神清气爽,甚是惬意。驱赶走疲乏,继续担柴赶路。
南傍头有口千年古井,儿时村里还没有自来水,村里百姓都打井水或河水烧水作饭、洗东西。河水取水点在上溪头入村渠处(人们都叫它圳头),每日清晨村民都在圳头用木桶担水,洪水天只能取井水做饭、饮用。
墘头银朝弄亦有一涓清泉,人们用毛竹引水至一木槽中以备村民随时用木桶取之。木槽直径近成人伸展双臂之长度。
或言祝家洋的井水冬暖夏凉,冬天往外冒热气,夏天手触冰凉刺骨,入口甘爽无比。而在我却至今无缘饮之。
挑柴路上常可听大人讲故事。天柱岩象一柱擎天柱顶天又立地,又象一老者极目眺望着远方。岩壁上长着岩菇(别名石耳)、岩豆(别名石斛),具可入药。传说魏伯阳真人曾在天柱岩主峰炼丹养生。
三魔石还有传说参洋亭对面山上有三个魔怪,专食路过之人,一个专吃人肉,一个专饮人血,一个专啃人骨。一但有人打此路经过,一无头犬便吠个不停,三魔怪知有人经过,并吆喝着众娄罗下山来,用轿将人抬上山,三魔分食之。
魏真人得知此事,并化妆成百姓,将弓箭藏于长袍中走到参洋亭。无头犬见有人来,又开始狂吠不停。三魔如往常一样使众娄罗下山抬客人上山。魏真人不露声色,装做顺从的被众娄罗抬着到山上。魏真人下轿定,看三魔怪如往常一样毫无防备,伸手拔出藏于长袍内的弓,搭上箭,唆——唆——唆——就是三箭,将毫无防备的三魔怪瞬间击毙,三怪死后化作了三颗石头。
如今当你路过参洋亭时,远望对面山上有三颗大石头朝大路而立,一颗身上透白,据说是食肉魔;一颗身上流出红色液体,据说是饮血魔;一颗如一石磨,据说就是食骨魔。三颗石头上各有一处裂痕,据说就是被魏真人的箭射中的地方。
水汇成流之后冲刷河底便形成潭。西溪河所成之潭近村者有:碓下潭、坝潭、园岩潭、刀石岩潭、金地子潭。观潭水清澈可见底,水中有游鱼,是夏天游泳的天然场所。浅潭如园岩潭、坝潭,是初学游泳者的训练场。深潭如碓下潭和水库则是游泳好手们一展身手的地方。
学校侧面与墓碌仔之间原本是个水库,引园岩潭水和刀石岩潭水汇聚于此。水库白天储水,晚上放水发电。电厂就在上溪桥头的位置,是当时西溪唯一一个发电厂。每缝旱季则水力不夠,电压不稳,当时用的白炽灯发出的只是昏暗的灯光,亮不了几个小时,大抵只给人吃个晚饭,早早地躺在床上(那时还没电网,电力都是自给自足)。晚上经常是点油灯和松明火把做作业。在无月光星光的晚上你若稍微迟点推开家门走到外面是四下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西溪河水生生不息、奔流不止,她哺育了千百代西溪的儿女们,她无声无息地以她的方式继续贡献着她的能量,滋润着西溪那片土地,滋养着那片土地上的生灵。
旷山燕 2018.7.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