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0

作者: WuY感叹号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00:43 被阅读12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之所以会买这本书,是因为想回家时在火车上读,以用来消磨无聊的、又不得不浪费的时间。而买这本书的最初原因就在于它静静地躺在我收藏的书单推荐表中,所以是看到这个名字而选择的,因为这个名字让我以为这本书读起来应该比较轻松。让人不喜欢的环境,但是你又必须待在那个地方时,读一些不费脑、不用太多思考的书,会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但是当我翻开看了两页后,我就自觉地合上了书,因为再挣扎着看下去,依旧只是在做简单的认字游戏而已。

    回家后依旧是宅在家里,所以再次拿起了这本书。别的翻译过来的小说,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只是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在我看来很多的一部分都是:前重 中轻 后重的写作方式,在主人公出现之前会有比较大篇幅的时代和环境描写,或者是政治以及哲学等等诸如此类的描写,因为我的知识储备很有限,所以对于我统一称之背景描写的内容,我一般都是硬着头皮读,所能吸收到的东西很少。所以当读到轻的那一部分,也就是主人公登场,开始进行画面感很强的描写时,我才会有一种我刚开始进入阅读的错觉。

    这本书如果让我用一句很庸俗的话来总结的话,就是托马斯和特蕾莎以及萨比娜之间的三角恋。但是并不是情人和正室的斗争,因为在她们俩以现在的评价标准来看,都是作为情人而存在的,托马斯最后选择了特蕾莎。而关于为什么选择特蕾莎呢?书中是托马斯是这样说的:“对他而言,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了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而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只是偶然和巧合。

    书的写作结构的安排,是将人物在同一时空或者说同一条平行线上所经历的的事,以各自的角度来详细的叙说。把同一件事,将双方或者各方的所处状态和经历从自己角度细说出来,则会显得很对称和更加的透彻。书中很多的内容对我来说很晦涩,我看不太懂,但是能够理解和让我用笔勾画出来的句子也有不少,当然我所能够勾画的只是对我来说的一种从未见过的说法,或者能够触动我的语句。比如说很简单的一句话:“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让我细思极恐。

    因为宗教文化、环境、政治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在我所看到的书中,西方的爱情在肉体和精神上是分离的,他们对性欲的描写似乎也就是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而男性在坚守爱情的时候,在性欲上面更不会有所控制。在《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上感觉体现的是很明显的。而这却与接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相矛盾,当然我不会去评判这那种生活,只是我目前还不太认可这种观点。

    无知的人犯了过错可以被原谅吗?当然除了看过错的大小和程度。书中所说:一个人清清白白,可是检察官却强烈要求判处他死刑,姑且承认这个检察官是被俄国秘密警察和他自己国家的政府欺骗了。那么现在路人皆知当初的指控是完全荒谬的,被处死的人也是无辜的,难道这位检察官还可以强调他的灵魂之纯洁,拍着胸脯说:“我的良心是清白的,我不知道!我当初以为是呢!”而这也正是在“我不知道,我当初以为是呢”的表白中铸成了永远不可弥补的错误。   不管怎样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假设这个检察官是一个正直、爱国、善良的人,他的初衷是为了维护正义,但是却由于自己的无知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那么他可以被原谅吗?我们姑且先不讨论,犯错者他本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觉得他应该被原谅吗?

    最后一部分的《卡列宁的微笑》读起来比较轻松和温暖,我以前也养过一条狗,我懂得那种将自己的最真实的感情倾注到它身上,却没有质疑和追问它到底爱不爱我的一种如书中所说的无私的爱。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我们都需要变得无畏,勇敢爱,稍微的少计算一些回报值。看到别人因为自己快乐,其实自己也快乐!而说到底也只是因为本身的需求让自己付出了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rx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