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理财却撞上非法集资,辛辛苦苦几十年,最终一朝回到解放前,这种真实案件司空见惯。
为了彻底打击非法集资,给大家普及一些最新的非法集资招数,避免更多家庭“踩雷”现象。
形势严峻
单从数字来看,非法集资案件继续“双降”:
2017年全国新发涉嫌非法集资案件5052起,涉案金额179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28.5%,2018年1-3月,新发非法集资案件1037起,涉案金额2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42.3%。
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老百姓身边的非法集资雷正在被一个个排除。
但数据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首先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数额较大,一季度超1000起,涉案超200亿资金;其次参与人数是一直持续增加的;更重要的是,跨省案件持续多发,涉及多个省份乃至全国的重特大案件仍时有发生,侦破难度较大,投资人艰难维权,损失难以追回。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随着金融的完善,非法集资也变出“花招”,用各种高大上的名词吸引人、忽悠人,而且遍布行业越来越宽广,几乎能用“遍地开花”来形容。
甚至不少非法活动采用互联网+的概念,采用传统线下推广结合线上网站APP,“营造”出专业无风险的架势,从而骗人钱财。
特别是中老年人也逐渐用起了微信等社交软件,这就使非法集资的行为蔓延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从中部地区快速发展到在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等等。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正是因为花样百出、传染快、涉及面广,最终追赃难度大,之前的泛亚、E租宝、善林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说,非法集资套上各种马甲,危害百姓资金,形势依旧非常严峻。
为了避免动辄数百亿的非法集资案件发生,需要老百姓提高警惕,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同时要了解当下常见的非法集资套路。
谨防套路
无论网络或是线下,一旦看见“投资”、“理财”等字眼,一定要提高警惕:
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等为幌子的;
2.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当然套路不仅限于这几种,还有更高明的玩法:
如现在火热的区块链技术,犯罪分子当然会蹭热点概念搞出各种币,更有甚者打出“金融创新”的旗号等等。
擦亮你的双眼,别相信天上掉馅饼会砸到自己,这才是制胜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