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位于足底,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具补益肾元、温阳健脾、柔肝定搐之功,又为回阳九穴之一,有通关开窍、醒神苏厥之效,为惊风、痫证、厥逆之治穴,为急惊风摩方之主穴。
申脉,位于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具通达阳气之功,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乃足太阳经通于阳跷脉之穴,又为阳跷脉之起点,乃痫证、惊风昼发之治穴。
照海,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具固护阴气之功,乃足少阴脉通于阴跷脉之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为阴跷脉之起点,乃痫证夜发之治穴。
申脉、照海二穴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表一里,相须为用,以其平秘阴阳、定志宁神之功,为惊风、痫证之对穴。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乃督脉之穴,又为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有“诸阳之会”“阳脉之海”之称,有荣督益脑、开窍醒神之功。
合谷,位于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为手阳明经之原穴,有化气通脉、调气活血、扶正达邪之功,其又为四总穴之一,可清咽、明目、通窍、通络。
太冲,位于足背,当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乃肝经之原穴,为冲脉之支别处,具养肝血、疏肝气、调冲脉之功,有调冲降逆、柔肝养筋之效。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乃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以其善治筋病,故又为筋之会,具调达枢机、疏泄肝胆、柔筋通络之功。
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处,乃足阳明胃脉之要穴,又为足阳明经之络穴,具和胃降逆、豁痰化浊之功,而为治痰之要穴。
大椎、合谷、太冲、阳陵泉、丰隆五穴共为辅穴,以成舒筋缓节、解痉定搐之功,而疗惊风、痫证。
人中,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为督脉、手足阳明经交会穴,为开窍醒神、解痉定搐之要穴。
十宣,位于手指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可开窍醒神,清热利咽,与人中共为佐使。
诸穴合用,益肾荣脑,开窍醒神,镇惊定搐,主治急慢惊风,瘛疭,痫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