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婴童医话(六十)

婴童医话(六十)

作者: 妙手柯楠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07:35 被阅读0次
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顺逆之机。

小儿呕吐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外感、内伤、惊吓及其他脏腑疾病,均可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而致呕吐。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正常情况下,胃气以下降为顺,若胃被外邪所伤,或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皆可致呕吐。

呕吐清水,多为胃寒或虫证。呕吐黄苦水,多为胆热犯胃。呕吐宿食腐臭,多为食滞。呕吐酸绿水,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多为痰饮中阻。脑损伤者,呕吐为喷射状。惊吐则频吐清涎,心烦不安,睡中易惊啼。

相关文章

  • 婴童医话(六十)

    小儿呕吐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外感、内伤、惊吓及其他脏腑...

  • 婴童医话(四百六十)

    禾髎,位于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治“鼻塞不闻香臭”。该穴乃手阳明脉气所发,上行鼻翼,行气血,敷津液,以通...

  • 婴童医话(六十六)

    惊风是指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又称“惊厥”,俗称“抽风”。 惊风凡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

  • 婴童医话(六十八)

    慢惊风常见病因有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亏等。 由于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有他病妄用汗、下之法,或禀赋不足,喂养...

  • 婴童医话(六十九)

    小儿癫痫病因较复杂,不外乎顽痰内伏、暴受惊恐、惊风、颅脑外伤等。 痰之所生,常因小儿脾常不足,内伤积滞,水聚为痰,...

  • 婴童医话(六十五)

    惊证指小儿烦躁、哭闹、神差、惊悸不安、睡中易惊,食欲不振;重者发稀黄,四肢摇动,体重不增,日久影响生长发育。 惊证...

  • 婴童医话(六十七)

    急惊风的病因与外感时邪、饮食内伤、猝受惊恐有关。 时邪包括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小儿肌肤薄弱,卫外不固,寒温不调,邪...

  • 婴童医话(六十二)

    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路,脾运正常则水津四布,胃和则浊气下行。脾胃虚寒或湿热均可导致廉泉不闭,津液失约而口中流涎...

  • 婴童医话(六十四)

    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便质干或坚硬即成便秘,病位在大肠。大肠与肺、脾、肝、肾等关系至为密切。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

  • 婴童医话(六十一)

    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无论外感、食伤、正虚,其共同的病理变化都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婴童医话(六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yw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