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William Shakespeare
读书,也是如此。
推荐 Erich Fromm 的《To Have or to Be》,并聊一聊我眼中的这本书,难免粗陋浅薄,请诸君不吝指正。
Erich Fromm 在卷首引了马克思的一句话,“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现你的生命越少,那么你占有的也就越多,你的生命异化的程度也就越大。国民经济学家把从你那里夺去的那部分生命和人性,全用货币和财富补偿给你”。这是马克思在论述“异化”问题时,言简意赅概括了“to have”(占有)和“to be”(存在)这两个范畴。
马克思在谈到没有异化的活动的形式时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他人前进的人。你与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与你现实的个人生活相符以及与你的意志对象相符的特定表现。如果你在谈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Erich Fromm 认为,马克思的这些思想被曲解了,并且,如果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急剧增长和开始走向没落的今天,提出他的思想,那这一思想的真正要义会有更大的影响,甚至取得全面胜利。
Erich Fromm 认为, to have (占有)就是“异化”的表现。以占有的方式生存,导致了一系列当前严重问题的产生。在书的第一部分中,他从各个具体的生活体验方面,如朋友、亲子、婚姻等,及学习、记忆等,详细分析了 to have 与 to be 两种生存方式的区别,以及相应产生的悲剧一般的结果。在这些描述和论述中,处处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身影,用心体会,可以找出我们生活中那些痛苦感受的来源。
此书的第二部分,Erich Fromm 从哲学、宗教、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分析讨论了两种生存方式的产生根源。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与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在过去所积攒起来的东西:金钱、土地、荣誉、社会地位、知识、儿女以及回忆。他追忆过去,通过回忆过去的感觉(或者说,他以为是感觉)来感觉过去(这便是多愁善感的本质)。他生存在过去。他可以这样说:“我即是过去的我”。
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只存在于当下。对于爱、快乐以及领悟真理的体验都是当下的,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当下即永恒,也就是说没有时间,人们往往把永恒理解为无限延长的时间,这是不对的。
第三部分,对社会变迁与社会性格的变化间相互作用进行了说明。提出工业时代,产生了“市场性格”,表现为:人所关心的不是自身的生活和幸福,而是自己的销路。
马克思将这种“市场性格”称为“异化的性格”。这种类型的人,与其工作、自身、周围的人以及自然界的关系,都是一种异化了的关系。用精神病的术语来说,这种人的性格是“精神分裂症样人格”。
对这种异化的反抗,导致了新人道主义的形成,防抗的任务是——阻止人变为物。
马克思论述要达到目的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
Erich Fromm 还对这种“真正的自由王国”中人们的性格以及社会的追求,进行了描述。但是,他又说到,“人民能够做什么来突破‘占有’这一生存方式,并扩大‘存在’的部分,不属于本书的写作范围”。
他引用佛学的“四圣谛”(苦集灭道),说明这本书的目的在于:
第一,我们正在受苦,并且知道我们在受苦。
第二,我们认识到这种不幸的根源。
第三,我们认识到有方法消除这种不幸。
第四,我们承认,为了消除这种不幸,我们必须遵循某些生活准则,并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
推荐这本书,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知道,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三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