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瑞克·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这本书是心理学丛书系列的一本。虽然作者写的是心理学书籍,但是作者在书中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有大量的哲学,社会学,宗教学方面的理论。
这本书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弗洛姆主要介绍了占有和存在的区别,语言上和消费上的区别比较明显。作者还详细地介绍了占有和存在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有哪些不同,例如学习,记忆,阅读,知识,信仰和爱等。
第二部分,弗洛姆分析了占有和存在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本质上的分析。这一部分也是最难理解的一部分,作者有很深的思考。
第三部分,弗洛姆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而且还提出了要实现新社会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尝试性的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2.我的感触
①我们的人生本身没有意义,需要我们来填充意义。存在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使人变成一个真正的人,而占有只能把人异化成物,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人就像一个机器,是没有感情可言的,当然也不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②终于理解了鲁迅为什么要弃文从医,因为我们的思想比身体更需要医治。如果能改变那一代人的思想,也就解放了全中国的广大劳动人民。
③其实佛家,禅宗思想,道家思想,基督教,犹太教,甚至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思想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让人生活变得快乐,让人幸福。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宗教都有大量坚定的信徒追随,各个不同宗教应该没有本质的区别。
3.本书特色
作者安排这本书的架构,逻辑非常清晰,不愧是哲学家出身。在浏览书时,就像作者本人给我们介绍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而且我们边咀嚼,边品味,边享受。
本书对于存在主义,作者用大量的我们身边的例子做了一个深入浅出的介绍,我们在读书时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去感受这一概念。其中语言的变化,爱情的死亡,记忆的过程,这几部分真的绝了。
作者的文笔还相当的不错,甚至还有点文学手法,所以读起来不感觉那么枯燥。中文翻译的也相当的好。
4.我的看法
这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了,读起来真的酣畅淋漓。令我惊喜的是,作者在本本著作中,还提到了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第二本好书的那位作者,卡尔罗杰斯。
作者绝对是马克思的粉丝,书中多次提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及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浪漫主义更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自己多少在生活中也受到其影响,生活变得更加感性,更加有温度,更加精彩,也更的幸福。
还有,弗洛姆竟然和我有相同的认识。为什么,佛教,基督教,犹太教,或者说马克思主义者,这些不同的宗教都有各自的追随者,而且人数还不少,这里排除假粉。绝对是有些思想确实是能解决某些问题。
看了这本书,作者道出了我多年逐渐形成的认识,这些宗教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让人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佛学说,放下就是解脱,就能去极乐世界,这里的极乐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一种生活的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里也说了,要实事求是的去实践,去认识自己的生活。其实都是这个道理,要我们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