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熵

今天的读的诗词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短短几行文字,却把对母亲的情感诉说的淋漓尽致,甚至喷薄而出,记得小学时学这首诗,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只是摇头晃脑的背了一遍又一遍。
现在再来看蒙曼老师的讲解,又是别有一番心境。孟郊的坎坷过往,年近五十才当上了一个溧阳县尉,家境本就贫寒、几十年的羁旅生涯、仕途失意,使得他连孝顺母亲都成为了一种奢求,所以当他一上任便把母亲接到身边奉养。
睡前最后一眼景象是缝补的母亲,但当醒来,看到的第一眼还是母亲缝衣的样子,儿子在母亲眼中永远都是那么“低能”的存在,母亲的每一份心情、每一份牵挂、每一份担心都通过她的动作、她的“作品”得以尽显。
而作为孩子的诗人,对母恩难报的心情犹如柔弱的小草拼命努力的生长,却无法报答阳光普世而深厚的恩德。
回想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从天到周,从周到月,从月到年,从年再到两年,惭愧的是自己努力的速度却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突然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自己任性不羁,却让父母承受了太多的苦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现在替我负重的正是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