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2-01--脉诊1--脉证合参

2023-02-01--脉诊1--脉证合参

作者: annexiaojun | 来源:发表于2023-01-31 14:28 被阅读0次

何老师讲,学脉诊,有难度。但恐怕非学不可,否则,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一场梦幻。千万、亿万人,包括健康人、病人,脉象都是不同的。不同,不只是寸口六脉的基本脉象,而是这六脉,即: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的不同脉象,及其间的联系和转化。

脉证合参

        脉诊脉证合参即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脉证相符为顺,愈后较好;脉证不相符为逆,愈后较差。

        脉诊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为脉证相逆,说明表里正邪错综复杂,病情较重,属于逆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辨别疾病的本质,以确定脉证的从舍。

喉痹为例

        脉诊喉痹的“木火刑金”证,主脉象是“左弦出于寸口”。弦脉主痛,为肝胆脉,而且应该是浮、中、沉三取皆弦实。右寸主肺,应为滑实,而反映脾胃的右关脉,则应为濡或虚,脾虚才能生痰。

        脉诊刘渡舟的医案说,有别的医生以病人“口干咽痛,激动时言语不能发声”,而“以清热解毒治之,非但其证不除,反增咳痰”,此乃苦寒伤脾胃,进而生痰犯肺,所以桑杏汤合黛蛤散加减治“肝火刑金”,正是从“脉证合参”而“随证治之”的对症方剂。

        脉诊其处方是:青黛(布包)10克,海蛤壳20克,鲜芦根30克,竹茹15克,枇杷叶14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沙参15克,浙贝母14克,藏青果10克,梨皮2个。连服15剂。

        病愈以后,要用小剂补中益气汤或加减桂附地黄汤,杜绝痰火犯肺。其基础和要点,仍是“脉证合参”

相关文章

  • 2023-02-01--脉诊1--脉证合参

    何老师讲,学脉诊,有难度。但恐怕非学不可,否则,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一场梦幻。千万...

  • 学习脉诊的重要意义

    脉诊是传统中医的精粹,易学难精、易知难用。 传承“四诊合参”,决然不宜置脉诊于弃绝。用张仲景的话是“观其脉证”。医...

  • 真正的中医

    我们常说,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脉诊不是唯一的。这句话是对的。真正的中医看病,的确必须四诊合参,但是脉诊是四诊中最重要...

  • 2023-02-16-脉证不符

    脉证不符 一般情况下脉证是相符的,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脉证合参。但有时也会出现脉证不符的情况?其实疾病的发展过程是需要...

  • “四诊合参”?韦老说:脉诊就搞定~

    中医提“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振荡中医独尊脉诊。韦老说:《内经》有“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的记载,在《内经》一书中...

  • 2023-02-03-脉诊--寒热-何老师讲脉

    寒热脉证 脉诊寒、热之脉证,就比较复杂一些。男脉跳80次/分、女脉跳85次/分以上,主热;男脉跳65次/分、女脉跳...

  • 三胡堂中医故事会 第117集

    不可耽于脉诊,应该七诊合参 不纠缠三部九侯,不耽于脉诊 我说不要纠缠在这个三部九侯上,这个三部九侯,不要把所有的精...

  • 诊脉必须诊出脉的病位,脉的虚实,寒热,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脉诊中。观看脉不行...

  • 摸过很多脉,等于摸过很多人生

    腕间听风雷,指下有乾坤。四诊合参,脉诊几乎是其中最精密幽微最难以掌握的一门。 脉学在中医里面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话...

  • 四诊合参

    中医界有两句正确的废话,太正确了!让人不能辩驳!其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二,四诊合参。 第一句是医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2-01--脉诊1--脉证合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xb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