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停止不前了。有的时候,你能特别敏锐地感觉到时间的步伐,这时它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一声;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像粘住了一样,几分钟的时间拉成一条望不到头的线。所以说,时间是有弹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时间的这种特性,通过不断充实时间的容量,来充实自己生命的容量。
时间还有不可逆转的特点。时光的流逝如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无人能力挽狂澜,令时光回转。所以才有了孔子曾立川上,发出无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正是时间从不等人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还要学会利用时间,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如果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怎么办?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作家沈从文也曾精辟地说:“挤,工作要挤才紧张,时间要挤才充裕。”他还说:“不挤才是不正常的,挤才是正常的,应该欢迎挤,要知道,挤是使人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一生多少是要对人民有点贡献的,这都是靠挤时间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如果常年松松垮垮,他将一事无成,虚度年华,浪费了生命。可见,挤对人没有坏处。”
还有,英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全家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烤面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厨房劳动的时候,每次都随身携带铅笔和纸张,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思想写下来,然后再继续做饭。总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每一天几乎都是在挤时间中度过的。他12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避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为此,他每天都在挤时间学习。
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为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而紧迫。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东家跑、西家坐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先生是善于“挤”时间的代表。正是由于他如此珍惜时间,才会不愿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在无用的事情上,才会挤出很多时间来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时间就犹如朱自清所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就要学会“挤”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汇涓涓细流方成浩瀚大海,积点滴时间而成大业。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点滴”的时间看起来很不显眼,但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却大有用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