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做记录(日记之一种),忽然之间想到:
人类,最不容易培养的,就是,耐心、耐性,毅力、恒心,以至于“无为”。
“无为”,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何感受、领会,揣摩……“无为”?!……在下一尘,愿,言不尽意“语言……常常是……多余的”(但是,为了“垂示”*即传道,又“不得不”借助的“东西”*“方式”*“途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之一”<~6:45>***),
“传道”的方式:
1.最佳方式是“耳濡目染,朝夕相处……或者,久久诵读*日日诵读(称作“诵行”),以至于,心有灵犀,‘(眼)神交(流)而得’”<《老子》即是,中医亦是,易经依然是。>
2.“不得不”……“借助”于“语言”……“垂示”
3.“最差的”方式是“述诸文字”……“垂象”——“不得不用”*“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才使用了“文字”)。……——“它”“会”“广泛地”“产生”“歧义”*“偏差”(离“错解”还不算远)*“错解”,甚至不是歧义——“横遭”*“恶意篡改”……(十分的不幸,中华民族的“首善之经”……《老子》……即遭此劫难)所以《老子》“才会在*大约中部的位置……后人,有“好事者”,称为‘45章’的位置”垂象:“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非恒道”……不是“我”“心中”“要垂示给你们的”……“那个道”(“人类”有“很多”“智障”——“狂妄”、“心机”、“自以为是”、“是己而非人”……比比皆是。)<~7:40>但是,人类,也恰恰因为有了文字的存在,才得以从“万物中”“脱颖而出”。——老子也“正是”借(假)《老子》才“成就了”——“死,不忘者,寿也。”<~7:58>
——谨以此文(四维时空文),献给“我心中的‘老子’”。<~8:01>
“无为”——到底,是什么?!(未完,待续)<~8:03>
47170306(五)19:18~ 解读《老子》、学习《老子》,目的应该是有利于自己成长,学习,工作生活,还包括返璞归真。追本溯源,探究人生真谛,就是更高一级的目标。
老子以水示道,以婴儿示道。“无为”,如何解读 ,才能,既不失真,又能便于理解和推广?
婴儿(人)作为道体,请大家思考,婴儿在出生前,有哪些是无为的行为?
在下一尘认为,婴儿的血液循环,心脏跳动,体温,属于人的先天无为状态。出生后,马上又增加一种无为状态,有此态则活,无此态则死。
一尘据此四态,推定,无为,可解读为: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坚持一贯;几十年如一日……
在这种解读下,去理解“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是不是会很容易?
“为无为”,意味着:(拿定主意)做(某事),(就要)持之以恒(去做)(才有成功的希望)。
“无为而无不为”,意味着:只要你立下恒心要做成某事(即“无为”),(你就可以去面对)多种选择(了);当然,也可以做这样的解读:当你有了定力以后(无为态),就可以面对各种纷纭复杂的现象(而游刃有余)
君以为然否?<~20: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