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一事无成、婚姻失败、家庭破碎的人,通常都有某种性格缺陷,而这些缺陷都由3大病毒性信念,即无助、无望和无价值所致。
一 无助
无助信念的人总觉得“别人做得到,而我做不到”通常表现为懦弱、依赖他人;做事退缩,想做又不敢做;总是羡慕他人取得的成就,自己却不敢尝试;对现有的生活不甘心,却又迈不出关键的那一步……
无助信念产生,主要源自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经常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或者事无大小总是包办代替,不信任孩子,处处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这样一种想法——我不如别人。
要避免给孩子种下这种“无助”的病毒,父母就要从小信任自己的孩子,培养他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不是以孩子还小为理由,包办替代。
二.无望。
无望”是这样一种信念——我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一旦形成这样的信念,人生的某个领域就停止了。通常的表现为画地为画地为牢牢,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愿创新,不敢尝试。就像拉磨的驴,一直在有限的空间里打转,把一辈子活成了一天。如果无望的信念越积越深,一个人就会陷入深深的绝望,最终甚至放弃生命。
究其原因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无能和无知,以安全为由,处处给孩子设限,让孩子永远活在一个安全但十分窄小的空间里,不允许孩子犯错的同时,也限制了他的发展。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希望。就算有些事情孩子做不到,也要让他清楚地知道,这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他会做到的。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还有什么事情难得倒他呢?就算他的成绩暂时落后,你又何必担心他的未来?
三.无价值。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是以一个人是否做成某件事来判断这个人的价值,殊不知事情是暂时的就算事情不尽如人意,那也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就没有所谓的失败,未来有的只是回馈。
无价值感其实就隐藏在在我们的潜移默化家庭教育中,孩子把事情做漂亮了就奖励他,成绩好才能被夸奖;相反,一旦成绩不好,或者做错了事情,整个人就会被完全否定,于是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他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自己做的事情。
教育孩子真是一个复杂体系,要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培养孩子的对学习的好奇心还有自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