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共读《人鸦》
走一条自我实现的路孩子们初入高年级,个别懒散、厌学的苗头开始出现,打架骂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有流血事件,而且屡禁不止,每天要当法官来开庭断案,评判谁是谁非;每天要催促那些不交作业的孩子,要作业、改错跟追债似的;这真让我大伤脑筋。《人鸦》这本书真是及时雨,他正好能够解决我们蒲公英班这些难题。
《人鸦》是奥地利著名儿童女作家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的作品,故事是这样的:满头金发、一鼻雀斑的小男孩瑞夏德摇身一变成了乌鸦,而那只硕大的会念咒语的乌鸦却成了“瑞夏德”。作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奇妙的故事开始了。人鸦瑞夏德成为了鸦群中的故事能手,给它们带来了快乐的日子。它也渐渐习得了乌鸦飞翔、觅食的本领,而且拥有了好朋友洛阿。作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人鸦不断变换视角观察世界,在经历无数次的冒险之后,他又走上了一条回归自我的道路……
瑞夏德不愿意上学,因为上学要回答数学问题,这是他的弱点,瑞夏德很孤独,他没有朋友,我行我素,不懂得交往;瑞夏德烦做作业,作业夺走了他的自由时间……他选择做一只乌鸦,练习飞行,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瑞夏德有过上天飞行、天天不用上学、拥有许多朋友、变成另一种模样的愿望都一一实现了,而且感受到当乌鸦是这么有趣,但他最终渴望重新变回自己。他在雌乌鸦鲁娜的帮助下,他获得了留存人类记忆的方法;在白乌鸦拉姆塞斯的帮助下,他与不愿变回乌鸦的“男孩”朗多尔夫恢复了角色。
我问孩子们:“既然做乌鸦这么轻松自由,不用上学、不用学习、不用写作业……那瑞夏德为什么还要回去做一个小孩呢?”李泽恺说:“做乌鸦只是他的幻想,做人必须要面对现实,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克服,而不是逃避。”王喻禾说:“做乌鸦,没有亲人,没有亲情,感受不到幸福。”张轩垠说:“做乌鸦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一些复杂的问题解决不了,而且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走一条自我实现的路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马斯洛幸福需要层次理论,第一层是生理需要(食物、衣、住),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人身安全、健康),这第一层和第二层对于孩子们来说,意味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供养。第三层社交的需要(归属意识、友情),归属感,一是归属于家庭,家庭对孩子的接纳和包容,而是归属于班集体,班集体对孩子的接纳和认同,和同伴交往是否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第四层尊重的需要(被尊重、承认、地位),是否被尊重,取决于以个人对集体的贡献,取决于个人所获得的成就,贡献和成就越大,尊严感就越强,自信心就越强,就会赢得尊重。也就是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第五层,也就是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和发展)。
孩子们了解了,幸福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那么学习就是为自己的发展、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有了这样的共同认识,孩子们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正如乌鸦头领罗高所说的那样:“顺着嘴巴的方向朝前飞,不要恐惧,谁心怀恐惧,谁就会丧失力量和内在的智慧!”是的,努力朝着梦想飞行,不要害怕困难,不要恐惧挫折,如果恐惧、如果退缩、如果逃避,那么,前行的力量就会无限削弱,就失去了动力,也就没有办法去战胜困难获得成就了。作为人的尊严和智慧也就不复存在了。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我们必须为集体贡献力量,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成就,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赢得尊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张开双臂,朝着嘴巴的方向奋力飞翔,去走一条自我实现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