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仲夏五月之第一个午日是登高顺阳之日,故又称为端阳。过完端午,就又该为两考奔命一阵子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和中秋的重大节日——端午节。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诸多绚丽多彩的节日习俗,而且这些习俗也流传到了邻近诸国。好像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端午习俗甚至比我们还更隆重和浓郁得多;这种无形的文化遗产甚至成为了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了外界认识韩国文化的一个窗口。韩国还为此搞了一个“申遗”事件,每年的端午祭期间,韩国久负盛名的江陵端午祭,观光者竟达百万人之多。
在闻一多先生著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详细列举了上百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他认为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更早。千百年来,由于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深入人心,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变成了纪念屈原的仪式,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仰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故而端午节已经逐渐演变为专门纪念屈原的节日。
而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的端午习俗则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缘于子胥之尸于五月初五被投入大江,吴国百姓感念伍子胥的爱国忠烈,此后每年的端午节纪念他。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则是纪念东汉时代的孝女曹娥。
但不管如何,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吃粽子却成为了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和标志;饮酒也成了传统的保留节目,历朝历代也会在端午节这天举行隆重的饮酒仪式。在古代笔记中,对端午节的记录,除了正常的时令风俗之外,还有不少诡异莫名的奇闻。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和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习俗。有唐诗云:“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据说菖蒲酒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名气大着呐,曾经喝过远在汉代就名噪酒坛的山西菖蒲酒,倒也觉得一般般。记忆深处残存着的反倒是那年幼时怕自己被毒虫侵害而任长辈以雄黄浸水画额和喝雄黄酒的窘态,以及“弄日或斗草,尽日乐嬉嬉”之斗草游戏的欢乐了。只不过现在人们已经不再用雄黄兑酒饮用之,赛龙舟也有些奢求的成分,连粽子也是可有可无的了。
烦琐之中,多了一个法定的假日其实也不错。管它追思纪念也好,驱毒辟邪也罢,姑且倒上二两老白干,自斟自饮,也算是应景之举吧。
不过,古人历来认为端午是个恶日,乃五毒之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故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传统,所以诸君可不要再说祝端午节快乐了呵!
丁酉年端午微醉于银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