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上映,就在期待这部电影,毕竟从导演到演员再到题材,都挺喜欢的。恰逢家人来厦,于是没能第一时间看到。才上映一天,关于票房虚假、剧情三观不正的讨论漫布微博。可是,我依旧去看了。可能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想看电影。
剧情真的不是很吸引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有故事),关于三观不正的这个问题,我不明白导演为何要设定见清这个人设最后是一个已婚男呢?故事结局无非就是见清和晓小之间缺少了一个正式的告别。多年后,他们再次相见,两人都单身,好好的说再见,然后再各自开始新的人生不是也可以吗?这样是不是就不会平白无故的摊上了“三观不正”这个帽子了。
剧情是真的烂,但是演员的演技是真的好啊。井柏然的演技越来越收放自如了,电影里许多的小细节都可以看出他的一气呵成,而不是“演”的一个状态。比如将晓小男友扛回家之后,看着晓小的欲言又止的表情。还有周冬雨,前半部分的“22岁”,真的是“22岁”啊,青春,张扬,想要留在北京的坚定感,都被诠释的淋漓极致。二者的哭戏,是真的很打动人。不知不觉,你就跟着演员的情绪走,黑白色彩里,两个有着故事的人,在说着“思念”与“错过”。然后潸然泪下。
什么地方最触动人心呢?
是晓小坚定的要嫁一个北京人,为户口,为房子,为了立足。我太懂这种“归属感”了,家里唯一让留恋的,只有爸爸的遗像,每年回家的动力,也只是“我如果再不回来,我爸就没人管了”。家不再像是家,一直漂泊着的人,所以才更加想要安定。这座城市里,有我奋斗的身影,虽然渺小如蜉蝣。所以我迫切的想要在这里立足,想要告诉北京,我要留在这里。哪个女生不渴望有枝可依呢?
是2008年的跨年,他们喝醉相拥。和2007说再见,渴望2008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都热衷于仪式感,都会在某个重要的节点做着“除旧迎新”的事情,当下的那一刻,我们会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最后证明,是事实在打脸。可是我们乐此不疲。我们渴望有人告诉我们,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是地铁上,见清奋不顾身的冲到站台,却没有勇气上地铁,晓小眼睛里从渴望变成了失望。他们都没有勇气再向对方跨出一步了。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对方想要的那个人,能陪着对方一起走的人。怯懦让他们,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虽然,如果他们真的有了勇气,故事会不会更好我们不得而知。
最打动人的,是见清父亲写给晓小的信吧。哭的稀里哗啦。他说:“我以为我握着的手是你的”,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如果累了,就回来吧”。“我们还会是一家人”。老人家对小辈的惦念,让我不可避免的想起了父母。“做父母的,你们跟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赚多少钱,都不重要”。他们希望的,只是我们健健康康吧。
影片结束了,片花是刘若英演唱会上齐唱《后来》的片段,镜头扫过,均是泪眼婆娑,大家都是有故事的人吧,只是好或不好而已。
但愿后来,是拥有好故事可以说的后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