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忧思·宽裕

忧思·宽裕

作者: 和静茶舍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22:24 被阅读0次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若是讲君子、儒者一定有所忧,一定是在为道能不能通达于天下而忧。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无忧也。”不修道德,不讲学问,知道应当做的却不能迁而从之,不好的毛病却不能改掉,孔子认为这是他的“忧”。这里的忧有忧虑之意,有忧愁之情,也有忧思之感,说到儒者的幽思,孔子曰:儒有今人一居,古人以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竟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温故是为了知新,温古才可真正知今。历史就是不断地重复。稽考古人的行为既是为了寻找榜样,引以为用,同时也是引以为鉴,从而在历史的维度中审视今日之生活,时空无限延伸,既有过去,也有未来,疏通知远,所以“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这样看来,“世的行为,也将成为后世的借鉴”,就是同样的道理了,而儒者定将成为后者的楷模,“守先待后”就是如此。

    天地的承载、负重多不多?远不远?会不会透不过气来呢?贵在上有极线,下有底线。负重也是得其所,就不觉得重,心无挂碍,无畏无惧,反倒是宽裕’优游。

    爱人在于给予,在于分享。然最高的爱是成就人。于是儒者举贤援能。

    程功积事不求厚禄。不求后路并不是不要后禄,而是先事后得。没有将得到后禄作为目标和方向。最后结果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人单一方面所决定。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那事情还要不要按照原定的正确方向做呢?这就引发系列问题,包括对“道德”的执着,对“事业”的执着。所以孔子讲,粮农能稼不必能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推贤达能不望其报,使显能的人得到任用,为别人点亮一盏灯,但并不求其回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孔子讲:“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寿”。儒者当举贤援能有如此情怀。

    事实上大家都是自己帮自己。佛祖,菩萨也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方便而已。就是“推先达能,不望其报。”看来道就是一个道,真理就是一个真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忧思·宽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az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