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络被两会提出的“地摊经济”刷屏了。曾一度,地摊被视为商品质量低劣、无售后服务保障、有碍市容的小农贸易而遭到各种非议。
但此次,政府专门将地摊经济大张旗鼓的摆上台面,大力提倡和扶持,并明确表态: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指标中,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其主要原因是为了缓解疫情后的就业压力,稳定社会治安。
有人说这是中央释放的一个信号:地摊经济将从此兴盛起来,遍地开花。还有人说,地摊经济是开历史倒车,只是救市的一种短期手段,经济恢复后就会恢复疫情前的管理模式了。
我比较赞成给地摊经济松绑是短期救市手段的说法,但是并不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要知道地摊这种营销模式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现象、民间习俗。它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其门槛极低,成本很小,商品直观廉价,紧贴民生,交易简单便捷。
说到它门槛低、成本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脑力成本小。不管你文化水平是高是低,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在监护人带领下),都只需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就可以摆摊。
网络营销还需要搞清楚相应平台的规则,前期还需要积累粉丝。摆摊则想摆就摆,你我相遇,一切随缘,如果想多赚还是得费费脑子研究研究。
二是经济成本小。不需要房租、装修费、水电、人工费用,一般也不需要办证,而实体店、网络销售都是需要办证的。如果没有合法证件,网络销售平台是不允许你上去卖东西的,出了问题你与平台得一起担责。
你可能会问,不对啊,为啥很多微商都没证呢?只能说按要求来看,微商应该是需要办证的。由于微信的定位并不是一个销售APP,可能它并不负有查验微商资质的义务。没办证的微商一般是属于漏网之鱼,或是打擦边球(个人理解)。
地摊上的货物一般比较廉价,方便捡收,即使丢失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小摊贩们主要靠走销量盈利。
从以上两点来看,扶持地摊经济主要是为最底层,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人服务的。这拨人找其他工作较为困难,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他选择摆地摊比较适合。(当然,该意思不是指摆地摊就说明摊主文化层次低,经济条件不好。)
疫情期间,全国封城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很多小摊贩因为不能出门摆摊,或者摆摊了也颗粒无收,家里收入已经惨不忍睹了,很多失业者也焦虑的很。两会及时提出这个倡议,给大家疏通一个就业渠道,缓解各方面压力。
地摊经济会遍地开花吗?我觉得不会。目前大家响应强烈,很多之前没摆过地摊的都一哄而上的去摆地摊,其实基本上都是随大流的凑热闹。能够坚持摆地摊的人必然是能吃这种苦的,而且地摊面对的消费者数量极其有限(跟时间、地点、天气密切相关)。想要获得好的收益,也需要大块的时间,对体力的消耗还是挺大的,凑热闹的人体验一阵子就不会继续了。
另外,政府会指定摆地摊的场所,一般还是不会允许在规定场所以外的区域摆摊,所以不可能让地摊遍地都是。很多地方还规定了摆摊的具体时间。
但是通过这一举措,地摊未来是会继续规范化,不会被实体店取代,因为它有实体店无法比拟的优点。需要靠地摊经济来养家糊口的人数量众多,因此它的存在非常有必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响应国家号召,为地摊经济助力了。今后,地摊经济可能会越来越多的与网络相结合,比如互相借力宣传,从而打开销售新局面。
2020年好艰难,但是不得不说政府今年来体现出来的治理能力真的很强大,思路很开阔。我相信每个国人都是,从没有如此庆幸自己生在中国。
一切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Figh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