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史文杰《好的教育》
第七章 暑假怎么过才不会荒废时光
小孩子不仅喜欢做事的途径,也喜欢得着做事的结果。我们现在遽尔叫他半途中止岂不是剥夺他对于做事成功的快乐,岂不是使他养成一种有始无终的坏习惯吗? ——陈鹤琴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32.吸取童子军的正能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舒适圈。舒适圈是一种舒适稳定的环境,能让人处于一种低焦虑和低压力的心理状态。在熟悉的环境,每天做几件习以为常的事,走几条了如指掌的路。这种状态对孩子尤其重要,它给孩子一种安全感,避免了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但凡事都有两重性,生活有甜有苦才完整。不管是丰富阅历也好,还是培养韧性也罢,城市的孩子需要去突破自身的局限,尝试一些平时不可能或不愿做的事。但身边哪儿有这种机会呢?
我与妻子自然想到了童子军。童子军在美国民间很受青睐,它有两百多万青少年参与者和近一百万成年志愿者。童子军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不少人以曾是童子军的一员而引以为豪。最为儿童们熟悉的一位童子军成员,可能就是首位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了。实际上,超过一大半的美国宇航员参加过童子军。童子军的其他代表人物有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福特和肯尼迪,还有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影星哈里森·福特、篮球运动员乔丹等。
童子军是训练孩子素质的组织,成员要按期参加技能学习、慈善、操练、野营等集体活动,让少年儿童成为自立自强和有责任感的公民。我尤其欣赏幼子童子军的座右铭:Do my best(尽我全力)。在我们眼里,童子军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多以“玩”的形式给孩子传授团队意识,以竞技形式植入“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美国的童子军分几个年龄层,8~11岁的孩子属于幼子童子军(Cub Scouts),而儿子正在该年龄段。幼子军的大队(pack)又由小队(den)组成,小队每周活动一次,大队每月搞一次活动。他们有时去社区做公益,有时学习如绳索打结、制作猎箭或搭建帐篷等技能。我们认为,童子军能给儿子全新的生活体验,让他有更多机会与他人打交道,能培养他适应自然的能力。
制作“松林木德比(Pinewood Derby)”赛车是童子军中最花精力的活动,它是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传统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增进亲子互动,培养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养成良好的竞技心态。整个制作活动分两个赛项:赛车的外观设计和赛车从斜坡下滑的直线距离。儿子很快接过了车体制作的任务,想把赛车设计成自己梦想中的那个模样;而我的任务是协助他思考:怎么能让赛车滑得更远。
在制作中我们遇到过不少麻烦。例如,一开始没把车轴和车轮弄结实,车行走时常常歪歪扭扭的,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拐弯。儿子后来知道,要让车在直线距离上跑得远,就要把车轮安得与车轴垂直。他后来还发现,增加了车轴和车轮之间的润滑度,就可减少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阻力。
这些看似简单,但真的做起来还是挺费功夫的。在我的指导下,儿子前后花了好几个星期,总算完成了赛车的制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赛车在滑行距离的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对儿子来说,他最大的收获是参与了设计和探讨,也因此增加了他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生活无非就是一个经历、一种积累、一场体验。童子军给孩子提供了一种机会,能让他们从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环境获取到正能量。这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孩子并没觉得自己在受教育,但其影响比老师每天讲大道理或家长整天苦口婆心有用得多。
跨越舒适区需要勇气,也需要技巧。采取一些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才是教育的应有模式。
我不了解童子军具体情况,但父母如果能在日常中给予孩子有融入感的锻炼机会,对孩子将是莫大的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