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边燕杰教授应邀前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讲座,题为“The Significance of Guanxi in China Today”。在全场英文满天飞的语境下,“Guanxi”一词始终倔强地以中文发音屹立不倒。这样一个简单的词语,难道竟在英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单词?network不是很接近吗?connection呢?又或者是relationship?......
仔细想想,“关系”一词,字面看似简单,但放之于中国社会背景下,简直称得上“博大精深”,还真不是区区一个英文单词就能完全表述的,“关系”就只能是“Guanxi”。“我爸是李刚”就是“关系”的一种含蓄体现(大家都懂吧?)。
Chinese guanxi is not a term which can adquately be expressed by an English-language equivalent of one word, the concept is too culture specific. Parnell(2005)
涵盖面最小的关系就是家庭中基于情感和责任的一种联结(familial ties of sentiment and obligation)。在这种最核心的关系中,对利益的保护和追求是不计条件,不求回报的。再广泛些的关系即熟人关系,边教授认为是“Prticular-instrumental ties”,这种关系开始对人情的回报有所要求。最广泛的关系要数生人关系了。边教授给出的定义是:diverse ties that facilitate favor exchanges。在这种关系下,大家都注重利害,对回报有最高的要求,如果我能得到好处,那我可以考虑帮你办事。
西方社会中也讲究关系,如果你认识很重要、很关键的人物,势必会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商业的成功。在西方,关系受利益驱动。讲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利益的交换。关系虽然重要,但它不能超越法律、道德和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社会算是一个规则社会(当然这是总体而言,毕竟也存在像《教父》中那样超越规则的情况)。
而中国社会,是一个靠关系来进行调节的人情社会,“走后门”、“拉关系”,拎着礼品去拜访别人,请人办事。《西游记》中,有后台的妖怪最后都被接走了,没有后台的妖怪都被一棒子打死了。
西方讲关系更多建立在利益相关的基础上,弱联系作用较大。
中国讲关系基本建立在熟人的基础上,属于强联系。
我国早先是以空间聚居为基础的乡土社会,转入现代城市社会后,人们大量涌入城市,邻里、同事都变成了陌生人,从前知根知底的情况不复存在,大家开始有疏离、保持适当距离的接触。但生活惯性尚存,很多人依然用原来的生活方式进行交往,想把城市中的生人情境转变为熟悉的乡土情境,社会管理和规范若不够健全,就会为搞关系提供了空间。
那么,“关系”算是独属中国的文化特色吗?不见得吧,任何一个陌生人规范、法制观念不够健全的社会都难免会存在这样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 此间Life
欢迎关注: yongbaoshenghuo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