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是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
一、素描考试的命题形式
头像素描、半身带手素描、石膏像素描、静物素描根据图片或文字资料完成考试等。这些题型一般是以写生或者默写的形式出现。
素描考试的时间:素描考试的时间为两个半或三个小时,常见的是三个小时。
素描考场安排:一般小考场容纳20到30个考生,大考场可容纳100到200个考生,监考老师为两人到四人。
二.素描试卷的评分标准
如以百分制计算,根据所作试卷的不同水平程度相应划分不同的分档。具体分类和评分标准如下:
1.一类卷(90分段,最高分一般不超过95分
评分标准:画面构图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形体比例均衡协调素描关系准确生动,黑、白、灰层次丰富,塑造深入,并能充分体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和造型特征,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2.二类卷(80分段)
平分标准:符合构图的基本规律,画面布局错落有序,形体比例合理,黑、白、灰关系准确,形体塑造完整。
3.三类卷(70分段)
评分标准:基本符合构图的一般规律,画面布局和形体比例大致合理,黑,白,灰关系基本准确,具有一定的塑造能力
4.四类卷(60分段)
评分标准:构图布局和形体比例整体上没有明显的错误。黑、白、灰关系不够协调,形体塑造能力较弱,整个画面显得较为平均、生硬。
5.不及格试卷
评分标准:不符合构图的基本规律,布局杂乱无章,形体比例失调,黑、白、灰关系混乱,缺乏整体塑造的能力,画面呆板、凌乱、平均。
素描成绩比例构成:
构图约占总分的15%
形体塑造和深入刻画约占总分的409
空间表现约占总分的35%
质感和艺术感染力约占总分的10
(以上标准和比例构成,每个省的大纲规定会略有变动)
如: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统一考试大纲中规定:
构图占总分的20
造型与比例占总分的30
深入刻画占总分的25%
表现手段与技法占总分的25%
总之,考生在平时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学习,更要对应试要求和
评分标准有所了解。只有充分了解考试的规律、要求以及评分标准,
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从而掌握赢得高分的技巧。
三、素描得分要素分析
素描绘画注重观察方式,造型能力及绘画语言的训练。下面就高考生应掌握的观察方式、构图方法、形体塑造和深入刻画等方面逐点分析。
1. 观察方法:观察就是要琢磨要理解要比较。首先,要理解物象的结构,抓住了结构,就等于抓住了物体的筋脉。把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简单的看成方,圆等几何图形,这样便于掌握形态的基本特征。其次,要理解透视关系,形体的转折与穿插关系。然后比较各部分的长短宽窄、倾斜程度等。比较时先找一部分作为标准,与其余各部分比较。如以人的头部为标准,身长是几个头长,胳膊是几个头长。要始终牢记大线切形。先整体,先画主要特征,再画局部细节特征。在比较各部分的倾斜程度时,以垂直线和水平线为参考标准。
2. 构图方法:构图就是构思的形象化,在传统绘画中称为“布局”、“章法”或“经营位置”,是将自己观察到的井要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和个人意图在画面中进行整体的、合理的位置安排,从而使画面布局合理、稳定和谐、层次分明、突出主题。物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应大小恰当。过大,则画面就显得太满:过小,则拘泥萎缩;偏上、偏下或左或右都会使人感觉不舒服。构图应以稳定均衡为原则,应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及物体间的呼应、比例关系,要符合一定的审美习惯。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要适中,构图完整、饱满,避免出现物体过大、过小、单调、平均、呆板等毛病。同时避免物体出现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见图例)般而言,构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A. 在均衡的基础上求变化。均衡是指画面物象的彼此对照、呼应、份量相对均等。画面结构的丰富与多变是建立在画面结构稳定的基础之上的。构图中的均衡与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即在均衡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
B. 画面的空间和物象的取舍。画面的虚实空间、远近空间安排不同,会给人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我们画人物头像,构图时除了合理安排好实体空间之外,还要考虑画面四周的空间处理,多数情况下人物面向的一边留出的空间应多于人物背面的一边,反之就会有堵塞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构图时物像安排应上小下大,即纸面的上面留的空间较小,纸面的下面留的空间较大,给人视觉上平衡、稳定的感觉。物象的构图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对象就可以了,应该从整体出发,统筹所描绘物象的取舍,做到主次分明,特别是在风景或大场面物象写生时,对象的取舍更显得十分重要。
3. 形体塑造和深入刻画:如何准确、生动地造型是学习素描务必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针对人物头像、人物半身带手像、石膏像、静物等素描而言,应具备的造型能力包含了以下几项内容:
A. 形体关系的理解能力。主要是指对形象结构、形体以及各结构间的组合能力,对形象在空间透视变化中的认识能力。以石膏像写生为例,首先将要描绘的石膏像在头脑中化解成概括的几个大体块,考生常见石膏像是由头、颈、胸、底座四个部分组成,四者具有相互比例关系以及运动方向,倾斜角度,透视、穿插关系。进而再确定它们的主次,大小,明暗,可将其简单明确地在心里或小稿纸上排个队,比如明暗关系上依次可分为最重的面,次重的面、灰面、亮面等,这对以后的塑造和深入刻画十分有利。这可以说是你在塑造对象时所获得的第一印象。最后所要达到的大关系也正是你最初所感受的较为新鲜、概括的形体关系。
B. 对形体的表现能力。主要是指塑造对象的能力,包括形体塑造和深人刻画阶段以及调整完成阶段形体塑造和深入刻画阶段。当我们确定了图像在画面中的构图关系与大的形体轮廓之后,要反复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地观察、比较和调整内外形体及轮廓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常强调的一定要起准形。对于高考生而言,起准了形,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当基本确立大形之后,便要对大的形体关系进行具体化,从明暗交界线起笔,表现出它的明暗关系、转折关系、过渡关系、透视关系:这个阶段要求我们具有统一整体的概念和清醒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力。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具体地分析头、颈、胸、座等部分的基本组成。如图六的《亚历山大》像,头部可划分为三个层面、两大体块。光线来源于正前侧,对于脸的正面,由眉弓骨,鼻骨构成第一道明暗交界线骨,骨,颌骨等构成脸部体面转折的第二道交界线:头发自身的体面转折又构成第三道明暗交界线。要有选择地画出构成这些不同形体的主要转折关系。然后选择头部的某一具体形体再作进一步的深入刻画,并以此作为基础带动其他部位的不断深入,直到完成对整个形象的深入塑造
调整完成阶段。在各部分深入塑造的基础上,重新回到整体,回到最初你在草稿上排队的印象。突出重点,进行少量的修改、删除或增加。一幅作品最终的成败以及艺术效果的好坏,与最后的调整,整理关系密切。平时练习时必须扎实的打好每一步的基础。
四、素描主要绘画步骤及考试中的时间分配
以素描静物绘画为例,掌握好以下基本步骤及考试中的时间分配:审题—构图—铺大体明暗一深入刻画—调整画面。审题阶段。明确要表现对象的主要形体构成、明暗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从容面对。构图、起大形阶段。如果考生所处的角度不理想的话,则应冷静灵活地组织画面构图,这是很重要的。确定构图后尽快画出物体的基本造型,要做到尽量准确。同时,可结合明暗交界线和投影位置,及早地形成立体空间。铺大体明暗时要整体考虑,从主要物体的暗部及投影入手全面铺开,概括画出大关系。注意不要在细微局部上花费太多精力。高光、亮部可暂时留出,千万不要一下全画“死”了。这阶段应该控制在40-50分钟左右深入刻画阶段。此阶段还是要从最暗处画起,从主体物结构转折处画起。用丰富的明暗色调充分地刻画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层次和质感。这一过程应始终围绕在大的明暗关系下进行,不能脱离大的明暗关系孤立地去塑造物体,以避免画“腻”、画“花”。深入刻画阶段是测试考生塑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应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调整画面阶段。这是绘画的最后一个阶段,考生可将画面的主体物,前景物、主要部位、实处、亮处等部位加以突出,其他则减弱虚化。使画面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和谐统一。此阶段约30分钟左右。
五、素描绘画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大的基本形特征”总是把握不住。比如素描头像,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观察头像不整体,只盯着某一部位看,失去比较,结果比例不准使形不准。2、五官画得过小,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
解决的办法有: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花时间去比较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2、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不一致。因此,在绘画进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问题二、“花”与“乱”的缺点。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在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城,在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混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是由于过度刻画局部面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东一块西一块的杂乱无章。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用线过于凌乱,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解决它的办法也有两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揉,以使调子更趋于统
问题三、“腻”与“木”的问题。腻是指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在作画的过程中,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园的画软一点,过渡面转折适度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