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看到原单位的同事在空间发了条说说,就准备找她闲聊几句。聊天过程中,她又提起我写论文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我深知自己的水平和困惑,一顿搪塞就过去了。
现在躺在床上,我清晰记得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从教第六年了,很多事必须要到一定时候才会明白,才懂慢慢来,写论文亦是如此。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实,我写的第一篇论文并非语文学科的论文,而是一篇特殊教育的论文。工作第二年,从同事口中得知,每年区里都有特殊教育论文的评比,刚好这位同事也有此前获奖的论文,我就厚着脸皮把这篇文章要来了。要文章的目的,并非是一模一样的交上去,我打算按照他的格式自己模仿着写一篇,坚信“所有的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就这样,我大概花了三四天时间,一锅乱炖就写好了,不检查是否错别字,也不检查语句是否通顺,交差了事。又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评比结果出来了,三等奖,当时还有些佩服自己,这样写都有三等奖(有点得意)。再后来,我也写过心理健康、特殊教育之类的年会论文,也就拿个三等奖。不禁感叹“专业的事情还得让专业的人来做”。
“视野决定你的厚度。”回顾自己的前三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说出来很惭愧,我没有看过一篇语文学科的论文,没有翻过一本语文核心期刊、杂志,没有听说过《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月刊》,更不知道可以用知网下载有价值的论文……我好像自己把自己锁起来了,闭门造车。工作的第二年、第三年,我也写了语文年会论文,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就这样过了三年,教了一届学生,我也换了新的环境,可以说是新的环境把我逼出来了。我开始接触语文核心期刊,听说了许多语文教育界的大咖,会跑到外地去听课……在这两年中,我一开始只是纯粹的看,后来找了个笔记本摘记些内容,再后来直接用电脑直接打成电子稿,既快又清楚。读的多了,不仅知道别人是怎么在写的,可以选择哪些角度作为切入点比较好,还积累了一些比较时髦的理论知识。积累的多了,写起来就比以往顺畅多了,在评比的结果上也有了些进步。这两年省市区获奖的论文有14篇,发表了3篇文章,但写的时候真的很累很累。家里的俞老师总说:“你只会给你自己写文章,我的文章写了三年都没写出一个字。”我说:“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来做。”
2020年,我打算沉淀一段时间,因为我身处“高原反应”好久好久了。
好了,写了1000字,有点罗里吧嗦,毫无逻辑,纯粹是闲极无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