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宗师|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宗师|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作者: 梅美生活1 | 来源:发表于2023-11-22 19:26 被阅读0次

    “唐宋八大家”留存千古的文章,惠及后人,令我们高山仰止,深为叹服。宗师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似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引导我们思考,分辨与做出人生最好的选择。

    我们学习宗师文中的独到见解,我们认识他们的才气与胆识,他们一生追求大道,深悉“得道者多助”“强者自渡,圣者渡人”的道理。他们启发我们朴素为人的道理与破局思维,圣者何为圣,宗师为何称为宗师,结合历史背景与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圣者与宗师并非先天,而是他们在生活中历经磨难,亦不改风骨所致,他们勤于学习,善于从古代先贤思想中取经,他们思维敏锐,洞悉一切,凡事寻本溯源,分析问题鞭辟入里,一针见血,解决问题深谋远虑,减少后患。

    他们仁者爱人,情感与普通人无异,成就却令普通人难以企及。他们以经历打磨的作品之所以名垂千古,皆因他们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感谢宗师们的精华思想慧及后辈,这实属华人之幸事。让我们接近宗师,走进他们的作品去认识学习。

    很高兴的是,自己手中拿着的是一本清·吴楚材与吴调侯选注,安平秋点校的《古文观止》,这本书里收录了韩愈的24篇文,荣登被收录作品之冠人物。我把《古文观止》与《大乘无量寿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佛陀的启示》《悉达多》《了凡四训》等作品放在一起,为得是能做到时常翻阅,帮助自己在迷茫中借助智者的思想,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的疑难杂症。

    本期,就让我们走进“宗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通过韩愈生平事迹与文学作品了解宗师的一生。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是行政区划,“望”为名门望族,韩愈世居昌黎,故称韩昌黎)。分析韩愈之“愈”与“退之”名与字,从中可以看到辩证统一的平衡,也表达着韩愈对自己做人的要求,人生就是要迂回前进。“愈”表示奋进、跳跃,越过。而“退之”是善于迂回,不至于误入死胡同。

    晚年韩愈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之风。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作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并善用前人词语提炼,创造新语句,其中不少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苏轼赞“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著作留世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而韩愈存世的唯一书法墨迹,是为东晋流传下来的楷书墨迹《曹娥诔辞卷》(也称《生平贴》)提记,现存于辽宁博物馆。

    韩愈的童年充满着心酸,就在他3岁时,父母前后逝去,他被兄嫂领养,随着兄被贬官到广东,不久,兄也逝去了,韩愈随嫂子郑夫人四处漂泊,尽管如此,韩愈热爱学习,他7岁读书,11岁就立志未来要把孔孟之道遍于天下,韩愈与兄之子十二郎关系最为厚密,俩人下定决心定要实现共同心愿:读书,求仕,济民。韩愈13岁已能文,他究心古训,关心政治。但轮到科考,郑夫人却把进京考取功名的机会留给了韩愈,十二郎无奈留在了家里。

    韩愈19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25~35岁,先登进士及第,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得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36岁~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旱饥,请免徭役赋税,被贬山阳令。

    顺宗即位,韩愈反对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宪宗即位,韩愈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

    当韩愈进入50~57岁老年时期,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并加强中央集权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

    但韩愈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

    下面,是个人一已之力分析的韩愈作品。非精读所致,因仰仗宗师风范,通读之后不忍搁置所感,于是匆匆成文,有不到之处还望研究韩愈的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成文顺序排列皆出自个人成文所需。

    韩愈28岁所作《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里表达的,以马取喻,谓英雄豪杰必遇知己者,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斯可展布其材。遗憾为,太多英雄豪杰被埋没着,却看不到。表达了韩愈满怀期待志向,却怀才不遇之情。也发出了他对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呼声,并旁敲侧击君子爱才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他后来的《送董邵南序》文中也可见,抒发了他对才子满遇伯乐赏识的感同身受与无奈心情。

    同样,韩愈在行事上并不被动,对待进谏而不回复的情况,他会主动出击,于是就有了《后十九复上宰相书》与《九复上宰相书》,整体结构,文字深入浅出,步步为营,直言不讳,又不犯嫌忌,文有反顺,起伏顿挫,摆字如阵,出句提势,文理疏密有致,简略得当,情感真挚,在表忠与进谏中既谨慎又谦虚,拳拳之心,可谓妙哉!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名句都表达了道在即师在,表达了韩愈以师道为己任并闻道好学的精神。在看待师者的内敛,不肯清晰流露学识的深浅上,他鼓励师者应当多继承前辈经验,博采众长,广施学问,而不是藏着掖着,舍不得或者不好意思施教。此篇是韩愈写给自己学生李蟠的,作于唐贞元18年(公元802年),韩愈正任四门博士。

    韩愈46岁所作《进学解》,正为国子监老师。这是他为文官时期最长,生命绽放光芒的阶段。“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韩愈告诫学生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即“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韩愈在国家提拔人才方面,独居见解。他有着伯乐之眼,更懂得如何惜才,本着以人为本,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主张朝廷衡量各人所长,分配适当职务。阅读《送石处士序》与《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虽然为统治阶层服务,但他并不疏远劳动人民,且肯低下头亲自与民聊天,在《坞者王承福传》中,他本人开始表达对“独善其身”者并不推崇,因为他们懒于责任承担,但他灵魂仔细分析镘墙匠的话后,又深觉很有道理,与其做自食其力并具有自知之明的人,也不能故意逞能去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否则,会导致事情的复杂性陡增烦恼,这是能够理解的。于是,韩愈改变了想法,镘墙匠的话后来还启发韩愈不断自省。

    但面对朝廷官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韩愈又另当别论,《争臣论》中,他以明理为主,而不是讽刺挖苦的方式进谏,说明作为大臣的责任不是考虑与保官为首,而是积极参与政务纳言与拓展更多利国利民之事,应当主动积极走进民间与底层百姓中去务实,他这种为国担当与为民考虑的思想,令想利用他攻击别人的小人无处寻缝,自省的建议,坦诚中不讳直言,坦坦荡荡,令人赞叹。国君因有此大臣而欣慰,韩愈气度非凡,自信好学,勤勉,善于思考与自省,关爱百姓,做人有气节,做事有分寸,曾单刀赴会平叛乱,可谓智勇双全。

    在《送杨少尹序》中,韩愈对于为国作出贡献者的养老问题有着自己想法,他建议并期望国家能给予朝政年迈者们辞位后的生活保证,建议给予他们一定补贴,令其老有所养,安心享受晚年生活,韩愈所思不知道是否为国家最早养老制度的提出者,此建议凝聚的爱国情怀,可谓深谋远虑,不由不令人深为敬服。

    韩愈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忙于工作,而无时报答嫂子郑夫人的扶养之恩。十二郎之死更令他痛心疾首,养育之恩未报答的无奈,十二郎之死更没有做出自己认为满意的帮助,他们先自己而离世,韩愈因此作《祭十二郎文》,读后泪湿沾巾,感人至腹,他对待兄嫂如母的恩情,待十二郎内疚无以复加的悔恨之心,难以言表,他想抛弃一切功名利禄,只为赴死与十二郎泉下相伴。可见爱有多深,悲伤就有多深。

    由此,感觉韩愈有了归隐之心,他日夜操劳,疏于对恩人与家人的照料,他似乎变了。于是,就有了《送李愿归盘谷序》中,韩愈羡慕远离朝正的朋友,在得知归隐田园之居的友人的环境后,禁不住得羡慕与向往,就连后来的苏轼看了,都禁不住诱惑的拿这篇文与陶渊明的《归去来》相比较,并发誓自己未来也要作一篇类似韩愈这样的文来。

    韩愈在被贬潮州时,为民免遭鳄鱼祸害,为此写了《祭鳄鱼文》令鳄鱼归海。他在潮州建立学堂,教大家如何做学问与提升品行,让潮州荒蛮之地变成了尊师重道之地。后来的潮州人听说他要离开潮州,都恋恋不舍,大家听给要给韩愈修祠堂,皆争先恐后,唯恐落下。而韩愈在潮州仅待了一年。

    三百年后,苏轼果然给韩愈写了《潮州韩文公庙碑》,这让我们看到了满腹才华的苏轼毫不掩饰自己对韩愈的欣赏,所作可以说是一篇颂歌了。

    而个人以为,在苏轼的岁月里,也总闪现着韩愈,导师的力量一直在鼓舞着苏轼乐观超脱的心性,这也让他在现实中理解民众苦难,并身体力行毫无怨言地履行自己职责,贡献才智,苏轼为因此更加地有趣。

    韩愈的一生,是以文载道的一生,他身体力行,极其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他把自己的满腔报国之心与他的政治抱负都表现在文学里,他把对亲朋饱含深情的爱也记录在文字里,他的灵魂在朴素善良中尽显豪迈大气与才华横溢,令人恭敬有加。这成就着韩愈,令他攀上一个又一个事业与文学高峰。

    韩愈生平资料图示来自网络摘录

    参考资料:

    CCTV—1栏目“宗师·唐宋八大家”

    《古文观止》

    韩愈生平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宗师|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lw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