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年起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将在我国迎来大范围禁用。脱氢乙酸钠到底是个啥?它有什么作用?为何会被禁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脱氢乙酸钠是啥?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从添加剂种类来说,脱氢乙酸钠是低毒高效的广谱性防腐剂,它能较好地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避免霉变。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脱氢乙酸钠可用于腌渍的蔬菜、面包、糕点、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熟肉制品等共12类食品中。
为何会被禁用?
由于价格低廉,脱氢乙酸钠被广泛运用在食品领域。商家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通常会添加脱氢乙酸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脱氢乙酸钠存在潜在危害”的声音渐起。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文章表示,尽管脱氢乙酸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防腐剂,但是随着对其危害性的研究增多,人们发现长期摄入脱氢乙酸可能引起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表现为肝肾功能性减弱,惊厥、颤抖等,还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减少和慢性肺水肿。
根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文章,2017年宁夏发生过一起儿童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当地疾控中心确认该事件原因是孩子们饮用了违规添加脱氢乙酸钠的牛奶。
明年起,使用范围缩小
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同时降低了它在腌渍的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新版标准将于2025年2月8日开始实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