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后置的研究和前置的思考 | 我的投资八问

后置的研究和前置的思考 | 我的投资八问

作者: 妙蛙种子2号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1:56 被阅读0次

    13年开始做早期投资,17年是带着很多自我拷问走完的,之前的一些固有想法究竟对不对?哪些是我们知道的?哪些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站在18年的开始,写一下散乱的思考,数了数,正好八问。

    后置的研究vs. 前置的思考。强调思考和研究的作用肯定是对的,只是有时候我们错把后置的研究当前置的思考,后置的研究就是因为要写这项目的决策报告,我们开始找市场数据和对标公司来解释,为什么这是大市场?为什么现在timing刚刚好?为什么这个团队合适?逻辑写的极其顺畅,数据引用很是扎实。其实是我们已经认定自己要投这项目,写出这些逻辑来说服投委会。而前置思考是,这个市场可能我们已经聊过十家,带着问题来问创业者,从对方的答案中经过思考再问出正确的问题。或者是这个市场我们真心没聊过,但基于对这个模式的抽象、或者对事对人的敏感度,我们开始带着问题开始学习和访谈,保持中立,不贸然下结论。前置思考形成的逻辑可能不会如丝般顺滑,因为好多问题是未知的,但是实用有效。

    单一方向的专注 vs. 保持对多个方向的思考,我们经常在一个方向上极其努力,却忘了方向的大小和可行性。我们从分析师开始做时,方向的选择是带有一些随机性的,比如带我的合伙人恰好对某个方向感兴趣,比如机构中恰好某个方向没人看,然后我们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这个方向,作为自己深扎一两年的方向。其实那时的我们刚毕业1-4年,并没有接触过太多方向,是不太容易从宏观上对方向做出精准判断的,这时的判断往往基于两点,一是自己的过往经历,比如自己做过社区产品的产品经理,可能就顺着看下去了;二是自己老板的喜好,这个方向与其说是自己的选择,不如说是合伙人的选择。如果我们在做分析师时恰好投到了一个牛逼项目,真要感谢带自己的老板。

    后面几枪的努力vs. 前面几枪的运气。和同行交流的时候,都感慨入行前几枪的运气还是挺关键的,前面投到了什么样的创始人直接决定了后面看人的benchmark,如果运气好,前三个项目正好投到了一个A甚至A+类创业者,一路跟着他从天使轮到C轮看他是怎样思考和打仗的,会对某种类型的创业者建立更强的正反馈,从而更喜欢某种类型的创业者。前面几枪如果正好打中了,手感形成正向循环,信心建立,也就顺着这条路建立自己的pattern了,否则后面一直在寻找自己的pattern。其实前面几枪有挺多的运气成分,因为刚入行时谁也不敢说自己手感强,但仍胜过后面几枪的努力瞄准。

    静态 vs. 动态。早期项目本身就是个极其动态的过程,我们也是带着发展的眼光看的,今年做2亿销售额,明年做10亿销售额,这样的动态预测似乎有据可循一些,但更大的指数级的动态变化却是“势能”带来的,比如AT入局对滴滴和快的的影响,比如微信的拼团和分销模式给交易平台带来的势能,比如芝麻信用对租赁模式和订阅模式带来的势能,比如阿里腾讯京东美团都开始做盒马模式后,让某些做生鲜连锁店的重模式创业项目更有可行性,因为有了被战略投资和收购的价值。这就有意思了,如果我们没意识到这是个系统性机会,就单个项目去看单个项目,是很难去解释为什么要付高溢价去投这项目的。

    优质选手 vs. 变异物种。很多时候,我们专注于某个方向是在寻找这个方向的优质选手,最后真正长成独角兽的却是一个一点不像这个跑道的选手的变异物种。13年入行的时候,我和几个VC小伙伴看过一段时间智能硬件,以自行车这个跑道为例,我们可能会问自己到底是A自行车更畅销,还是B自行车更能打出品牌?事实证明,我们都白想了,因为这个赛道里真正跑出来的选手不是这些自行车品牌,而是Mobike这样的,他们是三公里出行运营商的角色,导致我们从来没想过这其实也是智能硬件,事实证明,大多数看智能硬件的小伙伴没去看Mobike和ofo,只有工场的孙培麟同学跑去跟Mobike聊了并投资了。思考的惯性真是可怕,真正的超级物种有时来自于一个变异物种。

    勤奋的及早 vs. 滞后的恰好。再勤奋的及早也敌不过滞后的恰好。对于天使轮,我们总是希望成为某位创业者的第一位投资人,对于A轮,我们总想做到及早覆盖,却不知有时这样也是错的。看到一名有特质的年轻创业者时,我们经常会对自己说,虽然他还年轻,虽然他第一次创业,甚至虽然他还是学生,可是他有特质,潜力大啊,虽然这次创业不见得一定成,下次下下次总有成的时候。其实有时过早投资对彼此是种伤害,他还没ready就创业了,你会觉得这哥们儿怎么做了一年也没什么长进,而他会觉得太难为情了,拿了人家的钱也没做出业务量来。下次创业的时候也就找别的机构去融钱了。这种错误是不是很像千万别在18岁遇到真爱?18岁的恋爱对象走到结婚的真是凤毛麟角。对于A轮项目来说,我们恨不得天使轮刚交割完就冲过去聊聊A轮,但有时这个姑娘还没长开,也没化妆,见了确实有点心凉,等到这个姑娘长开嫁入豪门的时候,真是恨相见不逢时。

    听过 vs. 见过,我们有时把VC同行的信息当客观信息。有时会发生如下对话,A:“你见过X项目吗?”B:“上周刚见过,模式有些意思,人不太行,量还很小”A:“那算了,先不聊了”;后来C又问起A“X项目怎么样啊?”A直接说“人差点意思,量还很小”,于是C也把X项目直接pass了。真实的情况时,这位创业者和B聊项目时,直接说了某友商的模式跑不通,而这个项目恰恰是B投的项目,两人不欢而散。很多事情,我们没聊过,真的没发言权,批评一个事情很容易,深刻的理解却不易。

    新兴增量市场 vs. 主流存量市场。什么是新兴增量市场?11年的人工智能,13年的IoT,17年的区块链对VC来说都是新兴增量市场,这些新兴增量市场的版图都还没展开,需要我们自己去想象可能的产业链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创业者最适合这类创业,后面ABC轮接盘的机构会是什么样子。总之,不确定性和惊喜相伴相生。什么是主流存量市场?C端交易平台,社交社区,汽车与出行,金融,教育等都是主流存量市场,也就是VC的主战场,旧的产业链是有版图的,我们想的是这个项目如果做成了会是替代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或者能为这个产业增加什么新的版图,后面ABC轮的投资机构是大概能想象是什么样子的。那些新兴市场大多是深蹲起跑的,承受着风险,也期待着惊喜。

    投资八问,希望2018年能把八问简化成四问三问,然后再增加几个新的问号,唯有烦恼让人进步,坐而论道从来不解决问题,干了可能会有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置的研究和前置的思考 | 我的投资八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p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