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书笔记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书笔记

作者: 向日神经元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17:24 被阅读0次

反常识思维

人们对于抽象的概念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对具体的人物,哪怕是简单的背景介绍和名字,都更让人提得起兴趣,更愿意提供帮助。

关于信息的接收

•人们更愿意看带有自己观念的东西,他们不喜欢甚至直接忽略那些跟自己观念不符的证据。

•电视节目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

•改变对信息的消费方式,主动地吸收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信息,而不是只接受对我们现有观念进行肯定的信息。

关于真理追求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在1976发表了一篇论文Agreeing to Disagree,指出如果两个理性并且是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结果必然是达成一致,否则其中一方肯定是虚伪的。

•所有优秀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他允许你改变他的想法。

关于负面情绪

•人们对负面情绪的重视往往超过正面情绪,即使是等量的损失或获得,人们往往受因为损失产生的负面情绪影响更深刻。

•进化心理学认为恐惧来自人的保护本能,冒险来自于求偶本能。恐惧使人害怕损失,浪漫使人热爱冒险。

•有人能够超越本能,抑制负面情绪对自己带来的影响,遇到机会仍然愿意冒险,遭到损失缺不放在心上。

关于概率论

•为偶然事件大惊小怪,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幼稚的表现

•要学会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就如减肥的人常常对体重增加或减小几公斤大惊小怪,然而那只是误差范围内的波动而已

•赌徒谬误:理解独立随机事件就不会受赌徒谬误影响

•人脑擅长理解规律,但是不擅长理解随机性

•大数定律:统计样本足够大的前提下,事件出现的频率能够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即本性)

•小数定律:统计样本不够大,事件可能表现为极端情况,跟本性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

关于阴谋论:

•阴谋论思维的习惯,可能只是人们希望对复杂而混乱的事件找一个简单的解释。

•想要摆脱童稚状态搞科学,就首先要抛弃目的论。

tvtropes.org把影视剧的桥段都整理收集起来,把编剧艺术变成了桥段编排技术。

成功学的解药

关于意志力

•真正左右学习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

•意志力也是一种生理机能,跟体力一样会消耗。人体补充一点糖粉可以增加意志力。

•拿销售车辆来举例子,聪明的销售会在一开始的时候给顾客介绍各式各样的升级配置和选项,在顾客对各种选项感到疲惫的时候,销售在提出一个价格更高的或者根本没有用的选项,以此来获取更高的销售额。

•人在意志力低下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做决策。

•作者提出一个有效的练习意志力的方法:做自己不习惯的事情。

尼采说,翻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大卫与歌利亚》中提出一个“倒U曲线”的概念:一个事物成长的初期,投入对应的成长总是很迅速,但是到一定程度之后,成长速度趋于平缓,甚至有负面作用。

《引爆点》作者格拉德威尔说,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有点特立独行的性格。不是让你去适应社会,而是让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而不是别人的喜欢。

刻意练习的总结

•在“学习区”练习,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把训练内容分块,对小块进行针对性练习

•随时获得有效反馈

•高度集中注意力

短期工作记忆:同时应付多个任务的能力。

长期工作记忆:大脑中结构性存储的知识和技能。

人脑获得技能的两种理论:

•多个神经元经常被同时触发,最终这些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形成对应技能的一种连接结构

•除了神经元的连接,神经元外层的神经纤维(轴突)外面的一层髓磷脂组成的膜(髓鞘)更重要,类似于连接元器件的导线,神经元被触发越多,髓鞘越来越厚,神经元之间的传输能力越来越强,组成技能的神经元连接越来越牢固

玻尔说过的一句关于想象力的话:

We are all 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 The questionthat di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 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correct.

真正有价值的想象力不是完全“自由”的,最难的正是“不自由”的脑力和物力。

时间就跟围棋一样,你走一步,高手走一步,高手之所以为高手,正是因为高手走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没有任何义务阅读任何文章,即使是我们付费订阅的文章。

《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了两个心理学概念,窄框架和宽框架。窄框架是遇到一个事情做一次决策,一事一议;宽框架则是把所有的事情放到桌面上,统一做决策。

本书提倡一种“强力研读”的态度和心法:

•不好玩,不是为了娱乐,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使知识长在闹钟

•用时少,集中时间段进行高强度思考训练

•不追求快

好的读书笔记

•理论逻辑脉络

•带走书中的亮点

•有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找到与其他书籍的联系

//个人比较缺第三和第四项,恰恰都是输出部分

好书读两遍,第一遍陷进去,第二遍跳出来。

大型公司往往不是以创新(这里指的是改变行业特性的根本性创新)而闻名,不到必要的时候他们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他们擅长的是把成熟的技术迅速地推广和商业化。

//所以当代的谷歌、特斯拉、苹果这类引领潮流的企业屈指可数,毕竟创新的投入产出比是不稳定的

事业上一直谨小慎微,可能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然而如果勇于冒险和大胆尝试,可能会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

//这里的大胆冒险还是要基于实际情况吧,盲目的冒险已经不值得提倡,血与泪的教训

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说不定恰好没有人竞争,或者即使有,别人也不如你。

//不要给自己假想一个对手出来,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竞争情况,甚至乎不实践的情况下只通过信息来源也没有准确地判断竞争情况,所以最后的办法就是看准的事情撸起袖子就是干

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一个人是否喜欢冒险,是由睾酮激素这个雄性激素的分泌水平决定的。男性有睾丸可以分泌睾酮,同时肾上腺和女性的卵巢也可以分泌睾酮,然而女性基础的睾酮水平只有男性的七分之一。

大脑中的多巴胺越多,越容易兴奋。而人体内有一种基因编码是CMOT的酶,可以抑制多巴胺的产生。并且快酶可以快速消除多巴胺,慢酶则反之。所以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如果能马上保持冷静,有可能是体内的快酶在起作用。

不常联系的弱关系,反而会提供一些你所不能接触的信息。从创业、商业合作的角度来说,需要看中能力的筛选,而不是他是否和你来自同一个圈子,或者同一所高校。社交网络类型越丰富,越具备创新需要的信息来源基础。

霍金的答案

当动脑子的人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时候,愿意动手的人可能正蹲在地上满头大汗地摆弄着,他们完全不怕弄脏自己的双手。只靠理论依据推理,不如动手去证实一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的本能,而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事物相关性,是摆脱童稚状态的第一步。

有相关性未必有因果关系。

可乐和茶,如果只喝一口,可能更多人喜欢可乐;如果喝一瓶,可能更多的人喜欢茶。这就是所谓的喝一口的心理学实验与喝一瓶的心理学实验。

书中推荐的书籍:

《思考,快与慢》

霍金《时间简史》《大设计》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信息食谱》

《未来乱语》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我们如何决策》

《黑天鹅》

《重来》

《西方将主宰多久》

《走在人生边上》杨绛

《可怕的对称》

《大卫与歌利亚》

格拉德威尔《引爆点》《决断2秒间》《异类》

《刻意练习》

《娱乐至死》

《达蜜经济学》

《卧底经济学》

提姆·哈福德《适应》《谁赚走了你的薪水》

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

《夺魁者:关于输赢的科学》

《别闹了,费曼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pj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