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读书笔记
书籍:《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万维钢
共1237字,建议阅读4分钟
一、反常识思维
伦敦奥运会为奥运村准备了15万个避孕套,仅仅在奥运开幕五天内被运动员用完。腾讯请来了梁文道、蒋方舟等讨论这一事件,他们从性产业、性工作者、基因择优之类的各个维度分析这一事件。学术之渊博,令我辈为之汗颜。
可是,避孕套被用完的真相是——留个纪念!因为是奥运村专供的避孕套,运动员想留个纪念,仅此而已...
人类大脑有两大系统:系统一能迅速给出一个第一印象,而且很难改变;系统二则需要我们进行复杂的计算,较为缓慢。
“运动员五天之内用完15万个避孕套”,正所谓“仁者见仁”,所以“淫者见淫”,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性开放”、“淫乱”等。这个案例并不罕见,在一些新闻评论区,多少键盘侠连内容都没有看过就开始侃侃而谈?极少数人能善用第二系统,理性思考。
我觉得,在这个年代看新闻只是一种娱乐,尤其在网络上面看,你可以把他当作谈资,但不要以为那就是真相,更不要当作是学习!真正的学习需要理性分析、计算,查看专业的论文和相关书籍。是啊,这太烦了~尤其对于不喜欢计算的文科生,所以说看新闻只是一种娱乐,不是一种学习。
二、反成功学(一)
《异类》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练习一万个小时就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确实有人在网络宣布,要练习一万个小时,成为某方面得专家。
但是有个问题,什么是“练习”?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例如我,喜欢玩吉他,有时会一边看电视剧,一边弹些节奏,这样练一万个小时,能成为专业的吉他手?不可能!
一万小时训练的前提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有几个基本的准则:练好基本功、专心练习、不断增加学习难度、即时反馈。
这真的很难,就说专心吧,很多人学习的时候喜欢插着耳机听歌,理由是:太安静了,但真实的“练习”,就应该是一件寂寞、孤独、枯燥的事情。
还有即时反馈,为什么运动员明明比教练牛逼,但还是需要教练?有些运动员还有一堆教练围着,就是为了提出专业的反馈。《中国有嘻哈》那些被淘汰的选手都觉得自己很牛逼啊,为啥会被淘汰,不是赛制不公,是他们从来就没得到过专业的反馈,一个长期习惯跑调的人,是不会觉得自己跑调的。
三、反成功学(二)
想成功,你要有竞争的基因。没错,成功也是由基因决定的,就这么不公平。
有一种叫做COMT的基因,它负责在大脑的前额皮质中清除多巴胺,我们知道多巴胺相当于“兴奋剂”,在某些重要关头,我们不宜过于兴奋,例如高考,很多同学平时考得很好,一到大考就“扑街”了。这不怪你,你的基因属于“慢酶”,没有帮你快速清理多巴胺。那些拥有“快酶”的同学就不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当然其实基因的影响不算太大,“慢酶”的“颤士”成绩比“快酶”的“战士”低了8%而已,还是可以追的。而且论实力,前者一般比后者强的。
如果你是因为一时的失利没有考上好大学,相信我,你考研成功的概率会更高,因为这需要持久的自我驱动力。“持久”是“颤士”的优势,而所谓心理压力是可以锻炼的。而拥有“快酶”的“战士”,则需要给自己制造一些小目标,不断推动自己前进了。
三分老天爷注定,七分靠自己打拼。送首歌给自己。
图片来自https://www.pexels.com 公众号:Bookis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