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我的朋友轻舟老师在“小河亲子共学群”进行了正面管教分享,关于如何让孩子与家长合作,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
群内妈妈们听了,都觉得特别受益。下面把分享的内容整理出来,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何小河
各位妈妈们,晚上好!我叫轻舟,是一位90后妈妈。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一代父母是最爱学习的父母,但同时,也是爱实践的父母。我觉得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我本身是一位小学英语老师,所以接触小朋友的机会比较多,而且我家里边小朋友也很多,这就给了我很多机会学习如何和小孩相处。
我相信妈妈们最近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们放暑假了。
暑假来临,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那些不用上学的小朋友,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忧愁的当然是父母,相信很多父母一想到暑假小孩在家就头疼。
平时上学,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可以了。可是一到暑假,家长们不仅要随时随地收拾屋子,还要应付孩子的各种捣蛋折腾,讲真,没个良好的心态,估计一天能被气到吐血八百遍,简直比上班还惨。
孩子不听话,父母很头疼。
昨天,我闺蜜佳佳又来跟我吐槽自己的孩子很难带,不听话,老跟自己作对,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吐槽了大概半个小时后,问我要怎么办。
当时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笑着反问说:“你觉得你小孩会不会跟你有同样的感受?”
她立马愣住了。她表情告诉我她从来没有想过她孩子当时的感受。
带过娃的父母相信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我的话。
听话似乎成为了大多数父母衡量孩子是否乖巧的重要指标了。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很能感同身受全职妈妈带娃的各种心酸和辛苦,尤其是没人搭把手的情况下,仅仅是哭声就足以让一位坚强的妈妈崩溃。
那么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变得听话?答案当然是有的。
为什么我会问我闺蜜那个问题,是因为只有当父母有这个意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时候,才能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
当我们在抱怨小孩不听话时,我们的孩子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我想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感受,那小孩一定也有。他们当然也会很烦恼:
为什么妈妈老是要我做我不爱做的事情呢?
为什么妈妈总是不听我的话?
为什么妈妈不让我看我最爱的动画片呢?
……
其实不难发现,当父母一直在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其实是一开始就把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双方都想让对方听自己的,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父母用控制惩罚的手段让年幼的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听命于自己,父母的目的达到了,那么孩子呢?
这样的手段从短期来看确实立竿见影,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考虑的话却是无助于孩子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旦他们独立和争夺权力的意识觉醒之后,他们的反叛也会更加的强烈。
有一点我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想过,那就是每当遇到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为什么结局都得是你输我赢?为什么不能是双赢呢?如果双方都愉快地得到了自己能接受的结果,不是更好吗?
那如何才能够双赢呢?那就得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我一直觉得,在亲子关系中,听话的近义词是合作。
如何让孩子愿意和你合作呢?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妈妈们就能明白了。
我的小外甥今年5岁了。以往几乎每天,如果没什么事,我姐都会让他出去跟他的小伙伴玩上一两个小时。
然而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室外活动变成了室内活动,小家伙当然不愿意啦,整天哭着闹着要出去玩, 我姐都要给他搞崩溃了。因为我和外甥一直都玩的比较来,他也爱粘我,于是就让我去跟他聊聊。
聊得非常顺利并约定好可以出门的时间和必须待在家里的时间。然而,没过两天,他就不愿意遵守我们的约定,哭着闹着要出去找他的小伙伴玩。
尽管我跟他重申了我们之间的约定,他依然无动于衷。当下我就明白让他遵守约定是不可能的,必须换一种方式,既能满足我无法让他出去玩的想法,又能让他心甘情愿地答应留在家里,我是怎么做的呢?
《正面管教》这本书就教了我一个很好的方法:“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0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我说:“之前你每天都可以出去玩一个小时,现在已经两天不能出门了,你肯定觉得无聊透了,对不对?”
外甥点了点头。
首先,我并没有因为他不遵守我们的约定去指责他,而是表达了我对他的理解,让他觉得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小孩只有在被理解的状态下才愿意敞开心扉,并听取你的建议。
0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在我从外甥的反应中确定了我的理解是对的之后,我接着说:
“小姨小的时候也很喜欢出去玩,不只是小姨,我相信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喜欢出去跟小伙伴一起玩,所以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出去玩,小姨也会很郁闷,心情很低落”
他擦了擦眼泪,说“真的吗?”
我也点了点头。
在这一步,我表达了对孩子的同情,是在告诉他,小姨真的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因为小姨有过类似的经历,同时在向他表明我和他是站在同一边的。
0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我说“当你跟我说你很想出去玩的时候,其实我很想答应你,只不过情况不允许。
你知道吗,你刚刚哭闹的时候,我看到你妈妈的表情非常难过,我猜她的心里边肯定特别不好受,担心你因为哭闹的厉害而让自己的咳嗽复发。”
当我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看了一眼他妈妈,脸上开始露出一点点的不好意思。
在这里,我向孩子表达了自己以及他妈妈对他刚刚的行为的一些感受和担心。
前面我已经理解了他的感受,所以当我表达我的感受时,他就比较容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去顾虑我的感受。
04
让孩子关注与解决问题
经过上一步,我知道我说的话,他听进去了。于是我接着说:
“因为疫情会传染人,让人生病,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待在家里面不出门,你猜你的小伙伴会不会也跟你一样待在家里面不出门呢?”
他说:“我猜也是。”
我说:“那除了出去玩,你能想到其他更好玩的方法来打发时间吗?”
他说:“我可以把我没有完成的积木给拼完,我还可以看故事书。”
我说:“这个安排听起来不错哦。”
这一步是为了让小孩主动去解决问题,我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小孩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培养小孩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个例子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四步:
0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0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0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0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谈到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也谈一下,关于培养小孩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家长能够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
我是这样觉得的,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这样一个场景:当老师在课堂上问,这节课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很多学生都会说没有。但真的到了做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不会那个不会。
问题在哪呢?就在于孩子不知道自己不会,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自然就谈不上怎么去解决问题了。
那如何让小孩发现问题呢?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提问。如何把问题抽丝剥茧,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找到问题并解决?那就是我们要学会的一点:启发式提问。
提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限制式的提问,答案无非就是“是”或者“不是”,比如你是不是要看电视/你是不是要去玩。
另一种是启发式提问,这种提问目的在于让孩子自己思考,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如下:
1.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2.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4.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5.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6.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之所以把这些问题称为典型问题,是因为提问时要格外注意你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你会注意到我没有建议问“为什么”的问题。原因在于,当语气没有把握好的时候,“为什么”听起来就像是在指责,并且会招致孩子的戒备。
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
下面的指导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
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关于启发式问题,正面管教这本书里边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一位家长的女儿有一次告诉他,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家长压制了心中想要说教的本能(这确实不容易做到),说到:“我们来聊聊,你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
家长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
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
“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
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
“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
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不是家长运用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孩子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就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
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家长讨论问题。
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住一点,不要总是跟小孩讲道理,尤其是不满3岁的小孩。
因为小孩3岁前,负责理性和逻辑的左脑发育还不完善,孩子的行为主要由右脑支配,而右脑是用于接收和解读情感的,所以孩子更多时候的行为是从感受出发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很多时候,小孩需要的只是理解和陪伴,如果每次出现问题都要跟小孩讲道理,一来小孩会心生厌烦,二来少了与孩子之间的温情,道理总归没有爱来的温暖,更无法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在心理上与你不亲近,有隔阂,那无论你说什么,在孩子眼中就是烦人的废话,长此以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就出现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想让孩子变得听话,那我们当父母的就需要放下一点点面子和想要控制孩子的这种执念,让双方都站在平等的线上,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赢得孩子的合作。
养育小孩是一门学问,我们都有第一次当父母的经历,刚开始都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但是很庆幸的是,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当我们用某种方式去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时候被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时我们是什么心情,这样我们对小孩就能多一分理解和感同身受了。
以上就是关于与孩子建立合作关系和启发式提问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们。
作者:轻舟
来源:小麦亲子
推荐阅读:
【小麦说说】
嗨,我们组建了“小河亲子共学成长群”,群内有优秀妈妈、育儿大咖和专业老师。
群内都是一群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大家会一起聊孩子成长的点滴,学习的困惑。我们会分享优质资源,教育方法,还会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
我们互帮互助,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欢迎加入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