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共七章,因为觉得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所以首先看了第四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读书笔记11.孩子写作业无需陪
作者认为目前家长普遍的陪孩子写作业的做法并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相反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家长陪的目的,希望效率高、质量高。当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人的天性是追求自由的,当儿童被监督学习感受到不自由时,他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儿童骨子里是不喜欢有监工的。所以说陪孩子学习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一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另外,家长陪伴孩子久了付出了时间和辛苦,就容易产生讨债心理。当孩子学习不好或习惯不好时就会说,我花那么多时间陪你,结果学成这样!这样的话会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的信心,同时产生负罪感,对孩子的道德培养也没有好处。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学习或其他事情上的自觉、独立意识,防止孩子养成依赖家长、没有自觉性的坏习惯。
2.不写暴力作业
家长千万切记不能以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去写作业(常用的罚抄多少遍就是暴力作业),天长日久,既妨碍了孩子对写作业的兴趣,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变得厌学且厚脸皮。
3.给孩子留有自由时间
作者指出,自由时间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要让孩子每天都有自由安排的时间,切不可让学生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学生的时间被各种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4.学习不要强调吃苦
要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一定要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孩子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
“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的。有的孩子马上要高考了还不愿意用功学习,说明他的学习品格始终停留在低龄阶段,这种发展的停滞是由于从小到大,他在学习上始终没形成兴趣,在思想上始终没发展出理性。这些发展的停滞,一定和家长的教育态度及方式有关。
作者强调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针对当前中国的国情,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拼的才是勤奋。在每一个学习过程中,它们无法截然分开,而是并存于各阶段中。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学习的理性是逐渐形成的,各个时期的主演矛盾解决了,学习品格的形成才能呈现出良好的状态。
5.不考100分
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不去关注。从上小学起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家长需要培养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让孩子通过学习获得成功体验,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6.考好了不奖励
考好了不奖励,考差了不惩罚。家长不渲染考试,不强化分数,会让孩子在考试方面心理比较坦然,使他的学习注意力不被分散,学习中没有压力。家长常用的物质奖励,副作用不少:
(1)会转移孩子的学习目的(会让孩子把拿到奖品当做目的,在短时间内可能刺激取得好成绩,但一旦拿到物质激励,就会对学习懈怠。)
(2)会破坏孩子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把奖励当做学习的诱饵,孩子把心思用在换取奖品讨家长欢心上,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这让孩子的心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感觉)
(3)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一旦考试不理想,就拿不到物质奖励,孩子会有挫败感。久而久之,他就会变得反感、憎恶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