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歌迷也会觉得,自从《可惜不是你》之后,曹轩宾像是被这个标签钉死了一样,明明还有其他好的创作在不断生产问世,却总有人拿《可惜不是你》来试图拉近他与更多路人甲的距离。听音乐,明明有感就够了,做音乐,也是有心就够了。
在全新EP《Losing You》面世之前,我的前同事在采访他时,他说,“走红是一个结果,但不红是一个过程,不能因为最终要死,人就不活了。”很短的一句话,却已是曹轩宾想透彻了事业生涯、只求“专注眼前事”的一次高浓度处世观之提炼。尽管常有媒体拿曹轩宾不够红到发紫大做文章,但红与不红是衡量艺人的标准,好听或不好听才是对一个音乐人最直观的评价,曹轩宾一直一直都把自己看做音乐人,而不是艺人,所以有时高产、有时低产,只要音乐的灵感来了,感觉对了,全然拿作品讲话,却无需以“曝光度”维持所谓的“红”。
听歌的人,总是无情又难猜,一边希望喜欢的音乐人可以专心地创作、演唱,一边又希望他们像艺人一样,时时看到他们的新闻;明明听演唱会总会为慢歌泪流满面,却又总是第一时间爱上快歌,把慢歌发酵的时间忽视不见,这么看来,曹轩宾没在“人气”的道路上走太远,多数是与他作品偏重“慢热”不无关系:从他一举创作成名的《可惜不是你》、到被全唱作人王力宏“破例”收录在专辑中的《爱,因为在心中》,从他为苏永康、古巨基、张杰这些两岸三地的歌手创作曲目,到他发行自己的EP、专辑,那些适合一个人慢慢品味的曲目《当我不在你身边》、《你不在北京》,都是曹轩宾在用心创作每一首流畅的旋律。即使大娱乐环境的脚步太匆匆,曹轩宾还是在以他慢热的步伐写歌、演唱、发片。求的是质量,不强求的是数量。
2016这张《Losing You》收录了三首歌,唱的是同一个概念主题“失去”,而后被曹轩宾以音乐人视角的玩法,创作出了三种况味——“失去”往大了讲,不过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往细了讲,失去时的痛苦、无助,失去后的颓唐,走出阴霾后的重生,都能被曹轩宾细腻的音乐敏感度调配出不同的味道。Pop版编曲之多层次,从钢琴到弦乐到midi合成器的叠加,心痛感也在曹轩宾婉转又带有些许颗粒感的演唱中被铺排开来;Acoustic版又像是一个人的独白,不强求留不住的人事已非,也不再悲伤地从阵痛情绪中难以自拔,只是这样,自说自话的,排解出失去的无奈,吉他的弹拨不徐不缓,营造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兀自思考的冷静;R & B版加入了Rap,不强调律动感,而是在低吟呢喃中,娓娓道来失去后的迷茫,副歌只采样了pop版中“I don’t know why I’m losing you”一句,以维持原曲的神采,当歌后在中后段的节奏感逐渐燃起,失去后的重生感跃然于听者耳边,是新生、更是超脱。
曹轩宾对音乐的专注,不只是对外采访时的表露,也是他掩饰不住的坦诚举动。几年前,我在一档节目组的嘉宾室跟他做录前沟通时,除了说出《可惜不是你》,还把对他创作过印象深刻的其他作品都告诉了他,《不远》、《同手同脚》等,曹轩宾脸上的笑渐渐多了起来,话也多了起来,被人懂的滋味,应该就是那样的。
功名利禄之心,想必谁人都有,只是会随年龄的增减而逆向增益,但“热爱”这件事,却能在时间的作用力下,结出“认真”、“坚持”的果实,《Losing You》听得出曹轩宾对音乐的认真,也听得出他情感上的充沛,这一首不为谁而做的歌,这一张贯彻高品质内容的EP,即使不必剑指商业市场,情感与技术的高度也已足够催出听者的思绪万千了,音乐的魔力有时并非奏效,只是要看奏乐者把音乐摆在第几位,至少在曹轩宾的心中,No.1的挚爱仍是音乐,那便不必像看待面面俱到的艺人一样看待曹轩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