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别把坏脾气留给家人,但现实当中很多人都是把微笑留给外人,把坏脾气留给家人。
难道把坏脾气留给家人,就代表他们不爱自己的家庭吗?不爱自己的亲人吗?
如果不是脾气上来控制不住自己,谁又愿意伤害自己的亲人呢?谁又不愿意与自己的家人和睦相处,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呢?其实是有原因的。
因为与外人的相处模式是人际模式,与家人的相处模式是人格模式。
人际模式是用社交礼仪规范与人交往,一般不会与人发生矛盾冲突。
而人格模式是激发早年经验与人交往,很容易与人发生矛盾冲突。
这么说来我们用人际模式与人交往就好了,为啥要用人格模式呀?如果一直用人际模式与人交往会让人感觉有距离感,无法建立深层次的链接。
比如说,一个很熟的人,他对你说话还客客气气的,你是什么感觉?
一般情况下两个陌生人刚开始交往往往采用人际模式,随着关系的建立,交往的深入就会采用人格模式。特别是亲密关系与亲子关系,还有咨访关系。
当遇到与早年类似情境时,过去的经验就会被激活,就会采用过去的经验应对当下的事情。
因为过去的经验在脑中已刻下很深的回路,不用思考就直接出来了。就像我们小时候背乘法口决一样,刚开始需要一遍遍去重复的背,这重复的过程就是在脑中刻下印记的过程,当印记刻的足够深时,就进入潜意识,这些口决不用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
如果原生态家庭的互动模式良好,那成人后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及其他的人际关系都不会差。反之,就会很糟糕。
原生态家庭的互动模式如何在亲密关系中重复?比如说,我的朋友A与她丈夫两地分居,丈夫会经常与她视频通话,但她丈夫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每次会打视频却不说话,这让A感觉特难受。
A最怕冷场,冷场会让气氛变尴尬;会让她觉得自己很笨,不受欢迎,没价值感。但她又不敢拒绝接视频。
我问她为什么不敢拒绝呢?她说怕她丈夫会受伤。
我问她你还不敢拒绝谁呢?她说:“妈妈”
妈妈每次打视频来要不是没怎么话说,冷场,要不是对她的指责,但同样不敢拒绝。
我问她拒绝了会怎么样呢?
她说:“拒绝了,妈妈就会生气。”
我问:妈妈生气意味着什么?
她说:“妈妈生气了,肯定是我做错了。”
我问:“肯定是我做错了”背后的观点是什么?
妈妈提的要求我应该无条件满足,没有满足惹妈妈生气就是不孝。
我说;“你要为妈妈的情绪负责?”
她说:“是的”
她还说;“惹妈妈生气还会自责”。
我问:“如果没满足会怎么样呢?”
她说;“妈妈会生气,生气了就不理我,不理我就不爱我,不爱我就会抛弃我,拋弃我我就会死掉。”
我说;“拒绝妈妈意味着自己可能会被抛弃而死掉,为了避免这种痛苦的所以不得不接视频,就像你不敢拒绝丈夫的视频一样。”
她说:“是的”
所以说父母与我们的相处模式不但会反应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而且还会反应在亲子关系中。
因为父母与我们的相处模式也是我们的父母与父母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我们也会无意识的去认同父母的行为,然后带到我们现在的家庭关系中。
原生态家庭的互动模式如何在亲密关系中重复?为了把这种不良的代际遗传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减到最低限度,我们要学会向内看,要自我成长,否则还会把这种模式传给我们的孩子,这就是所谓的命运轮回。
那如何自我成长呢?
1、自我成长必须要从自我觉察开始,可以每天写觉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对事情的应对方式,自己的需求等,去观察自己是否用同一行为模式去应对不同的事件。
2、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认知。
3、也可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室里咨询师会创造情境激发来访者用人格模式来应对当下的事情。
当来访者用人格模式应对时,咨询师就会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干预。在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会形成与早年不一样的体验及应对方式,随着这种体验和应对方式的不断强化,最终使来访者习得这种应对方式,这时过去的不良人际互动模式将会在你身上终止。
4、留给你来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