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纸早起奇迹共读营#
第四章+第五章,通识类书籍读什么怎么读
金句:
比起是否有用,以是否有趣作为评判标准更加重要。
所谓抽象化,就是舍弃细枝末节,提炼精华,总结出一个“简单来说就是××”的结论。
倘若希望通过读书来提高知识生产力,就是去打造一个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
书在购买时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只有读者和著者完成对话,书写了种种内容,这一作品才算完成。
所谓阅读的技术,与其说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如何活用一本读过的书更为准确。
要点:
1.35岁以前钻研专业知识,35岁以后要增加通识类的比重
2.通识书有7大类
哲学
历史
心理学
医学生理脑科学
工学(含计算机)
生物学
文化人类学
3.三遍阅读术
第一遍:画线
第二遍:选出5-9项,放入鱼笼
第三遍:摘抄精选9个,写与工作有关的提升与启发
最后写下具体行动
感想:
1.通识知识是位置越高越重要。年轻的时候,能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在专业领域做出成绩是第一位的。暂露头脚后,就会上升进入管理模式,这时通识就会有很大帮助。通识的作用是帮助自己看到大局,找准大方向;看到人性,能理解别人,有利于沟通;拓展工作方法,迎接新挑战。吴伯凡老师说,学理的人到了顶端拼的是文科素养,学文的人到顶端拼的是科学素质。越是在专业领域已经有建树,越需要通识知识。
2.读过的书,你迟早都会忘掉。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让知识穿过身体,将知识与自己的工作相关联。抽象,把知识转化为一个模型,提炼出一个理论。。
3.打造一个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就是建立自己的笔记检索系统。作者还是用鱼笼做比喻。写过的笔记不能放在冰箱里面冻起来,要让鱼在鱼笼里自由游动,可以根据情况捞取合并加工。记得罗振宇老师曾在一次直播中说,记笔记最重要的一点是写标签,有了标签才好检索。现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笔记电子化很好检索,而且同一条笔记可以设置多个标签,方便以后使用。
4.把书当成笔记本尽情书写,不用担心弄脏书本,要试着思考如何优美地弄脏一本书。确实,做笔记也需要有自己的规律。画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就表明了画线部分的分类,重要程度,再读的时候一目了然。
5.笔记不需要写太多,对画线部分精选再精选,最多摘抄9条。其实很多书想摘抄很多,但就算摘下来,也不能全吸收,不如暂时放下,以后再读,一定会有新收获。
行动:
1.我还没有自己的笔记系统,因为写得笔记还不够多,要多写,及时写。笔记多了,自然需要分类,需要系统管理。
2.对于标签,我接触的还不多,以后在这方面多了解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