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630599/76a2d23691beadf2.jpg)
裸辞,就像一个围城,有人想进去,有人想出来。
工作两三年,是职业积累的黄金时期,是从基础岗位走向小主管的阶段,绝大部分人不会放弃这个时机,选择裸辞。
我的工作经历挺顺利,工作的两年多时间,毫无压力,由于在国外,待遇远高于小伙伴们,每天想着吃喝玩乐,各处旅行。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微博,转载量超过2万,是有一个人说他的梦想是有一个年薪10+又轻松无压力不加班的工作,评论区里炸了锅,所有人一致点头,说那是所有人的梦想。
我下意识站起来看看,我正拥有这样的工作,还在中央CBD高大上的海景办公室,只是做着我不太喜欢的没有挑战的工作。
我想,这样的工作,我一定不要,温水煮青蛙的生活,只会让人越来越傻。所以,我当即裸辞了。
间隔年,我想想明白一些事
接下来的间隔年,我更加自由了,随处飘荡着,体验新奇地一切。
我奢望从间隔年中,彻底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甚至把职业生涯规划也做了。
不知道我哪里来的自信,会认为gap一下就能突然之间搞明白这一切。也不知道我怎么理解澳洲这样的国家,会认为能从这里看到职业生涯。
总而言之,有些过于自信地,开启了间隔年。
当你看到更多,你知道了更多选择,其实会更纠结,你不能太理性,又不能太感性,要认真权衡。
我真的从这场长途旅行,看到了很多种人生的活法,见识了广袤土地上返璞归真的生活,也开始考虑“使命”这个问题。在此期间,感性占据了我的大部分大脑,我一直在畅想,认为凡事都有可能,一心要为这个世界做出点贡献。
回到家,和周围朋友交流,了解国内求职情况,寻找和自己想法接近的工作……理性一点点又回归我的大脑。首先,我要生存。
所以,这长达7个月的gap让我经历了「对稳定无趣工作的极度厌恶」「追求为社会做贡献的公益事业」「回归生存是第一要义的理性」三个状态阶段。
你看,想要彻底想明白自己这一生的使命,职业生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慢慢来,先喂养自己的内在
当带着过度期望去间隔年的时候,总是期望一蹴而就。似乎自己去溜一圈回来,就改头换面,开启全新人生了。
然而,本质还是跳不过,先喂养自己的内在。
如果说多读书学习是成长的地基,那么人生阅历才能在上面添砖加瓦。没有那层知识理论,经历过的事也无法吸取全部经验。
裸辞7个月,靠积蓄生活的7个月,也不要焦躁,慢慢来,一本一本书看,一篇一篇文章写,一家一家公司投,一点一点成长。
时间看的见。
你终究要回归那个战场
裸辞一时开心,可最终还要回归职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让所有人心动,却没人跟踪后续故事。
就像简书上也有很多文章,在反思到底该不该任性裸辞,该不该趁年轻出去浪一圈。
无论你是否选择裸辞,请带着“我终究要回归这个战场,并带着超强气场”的心态去辞职。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不工作了,无论是在公司上班还是自己创业。
有时候,理性和感性很难去平衡。我内心的两个小人,丁少总是说大胆去做任何事,不用考虑年龄时间这些,小蕾总是说一个成熟的人是会综合权衡再取舍,不会冒不必要的风险。
人生总是处在很多矛盾中。
又让你失望了
每次有很多写是否要裸辞的文章,看到最后,都是“开放式结尾”,作者既同意裸辞带来的精彩体验,又反对裸辞带来的风险性,最后劝大家自己想清楚。
当我对很多这类文章失望后,很想自己以亲身经历写一篇,让大家有所收获和思考。
结果,我仍然不能免俗地来了一个开放式结尾。裸辞,让我送给了自己一段宝贵的流浪时光。裸辞,又让我像一个应届生一样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
最后,一句话,我不后悔。
Ending.
「如果你想和我探讨“裸辞”和职场问题,请加我微信,扫开篇二维码…」
你的打赏,是我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