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培养成长型思维

培养成长型思维

作者: 瑶瑶401 | 来源:发表于2023-05-12 18:17 被阅读0次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关注学习和成长,后者关注表现。

最近在学叙事。我发现两种思维的差别还在于他们给自己讲了不同的故事。

学期初,我申请了一个培训项目。期间负责领导询问了我几句有关项目的情况,后来不了了之——申请失败了。

面对这个结果,当时,我给自己讲的故事是:唉,那位领导肯定是在对我打击报复,因为之前他劝我某件事,我没有犹豫的拒绝了他。现在他有一个拿捏我的机会,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还有我既不搞关系,又不讨好领导,这种好事怎么轮得到我头上。算了算了,没成功也好,正好不必在这件事情上浪费时间,我也没有很想申请啦。

这样一番自我安慰,我感觉事情风轻云淡地过去了。

直到最近读《终身成长》这本书。我试着用另一种思维来审视此事。置换成成长型思维的我对自己讲了另外一个故事:其实我可以问问这位负责人我落选的原因是什么,并不是要质疑他们的评审。之前他特意打电话问我几个问题,说明还是谨慎筛选的。不然没必要打这个电话。他们有他们的考量。下次如果继续申请,可以怎么改进,更有机会命中呢!

从这里,我发现,固定型思维的我讲故事是为了避免失败带给自己难堪,把责任推给他人报复,制度不公会让我觉得事不关己,而且维护了我的表现。

成长型思维的我讲故事是为了让自己从失败中有所收获,学习到接近成功的方法,也跟他人保持友好联系,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风貌——积极主动,胜不骄败不馁。

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啊。

这让我想起TED演讲《被拒绝的100天》。一开始,演讲者害怕被拒绝,这是固定型思维者的通病。因为被拒绝意味着自己的表现遭到否认。对十分在意自己表现的固定型思维者来说,这就是一个灾难。

但后来,他决定用行动克服。为自己设计了100个大概率会被拒绝的任务——找陌生人借钱,去星巴克续杯,要求店家做出五环甜甜圈,去陌生人家院子种花之类的千奇百怪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再关注自己的表现,因为结果已经设定好了,反正要被拒绝,也没什么好怕了。

这一次他开始收集各种被拒绝的信息。继而获得从信息中分析出被拒绝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去改善。

成长型思维的他开始关注目标,关注方式方法,关注学习和改进的部分。

渐冻症患者,前京东副总裁的患病经历也是从固定型思维转变成成长型思维的典范 。

刚得病时,他给自己讲的故事是:完了,一切都完了,我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大部分渐冻症患者从确诊到死亡平均3—5年,我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我真的太惨了,刚结婚一年,刚做父亲,人生刚刚步入正轨,居然要立刻面对生离死别,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

但日子总要过下去,也不能坐以待毙,以泪洗面,趁着尚未坐轮椅,卧床不起,想一想余生我还能为这个世界,为和我一样的渐冻症患者做些什么?我可以筹集资金,投身药物研究,搭建渐冻症患者的信息平台,促成渐冻症患者的遗体捐赠,让像自己和张定宇这样有影响力的患者先行……

拥有固定型思维时,他讲述的是我不能做什么的故事,是限制的故事,是对未来毫无希望的故事。

拥有成长型思维时,他讲述的是我还能做什么的故事,是拓展的故事,是对未来充满想象的故事。

我心中的女神林徽因也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杰出女性。

她想读建筑。但那时的宾大明确不招女生。如果换成其他人,也许就止步了。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但林徽因不但没有放弃 反而更坚定了学建筑的志向。她先选了跟建筑关系最近的科系——美术系,然后旁听了建筑系的所有课程,完成建筑系的每一项作业,参与建筑系每一次考试,不出两年,转身成为建筑系的助教。

固定型思维会让人找个理由,不费吹灰之力地放弃,成长型思维则会推动人去寻找达成目标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成长型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ze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