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宝玉和凤姐的帮衬,和秦钟一块儿上学,轻而易举的办成了。因为此事贾母还开心起来,凤姐眼睛多尖,“趁势”请贾母看戏,细致入微。王夫人是要伺候贾母的,自己本不想看戏,无奈贾母要去看。
随宝玉的脚步,又有一串事情。怕遇见别事缠身,专门绕了远路,不过可就遇见了,怕什么来什么。小时候腼腆,怕遇见老师。我向来走得快,看见老师在前面,也故意绕道走,再者说老跟在后面也不好,省的碰面。宝玉讨厌这些清客,曹雪芹也不喜欢,起的名字就不好。见了宝玉,一个个的动作,怕宝玉跑了不成。一味巴结讨好,“疑怪昨宵春梦好”,真会说话。听见老爷在睡觉。宝玉放心了,算是个好消息,这才会心一笑。之后又遇到家里管事儿的,也是吹捧一番,讨好巴结。
好容易到了梨香院。薛姨妈也很疼宝玉,真是温馨。“半旧”、“半新不旧”,是宝钗的风格,王夫人房内装饰也是半旧的,这点上倒是挺相通。这里第一次写宝钗的衣着,比起宝玉凤姐的大红,柔和许多。紧接着就是宝玉的妆容,特别艳丽辉煌,身上名贵、金银的气息比宝钗浓多了。我感兴趣的是“秋香色”,介于黄色和绿色之间,看起来很舒服的颜色,名字也好听。第一次提及是在王夫人所居的正室,“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第三回),是个相当华丽的场景,之后从贾母口中也提到一次,是软烟罗的一种颜色。看到此种颜色,想起秋天的美丽景色,似乎还有一丝丝香气。
宝玉脖子戴的东西倒是不少,整日锦衣玉食,也长命不了。宝钗里面穿的是大红袄,正如天生带着一段“热毒”。宝钗读过宝玉玉上的字,就知道了和自己的金锁是一对了,可能已经明白了一些这里的暗示。怕莺儿泄露更多的“秘密”,忙把她支开了。宝钗是欲擒故纵吗?不会吧。我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黛玉进来的时候是“摇摇的”,那种弱柳扶风的姿态就如在眼前了。看见宝玉在这里,她就吃醋了。本就有些嫉妒宝钗,宝玉也来看她,勾起了小性子,专和宝玉对着说话。“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来了看见,心烦。李嬷嬷原是宝玉的奶娘,即便如今大了,依然是可以管教宝玉的。李嬷嬷依靠的是旧日的功劳,只有这些还可表明自己的作用,三句不离当日之事。有薛姨妈护着,她也不好说什么了。
宝钗一番道理劝宝玉别吃冷酒,宝玉一下子就听话了。黛玉看着挺悠闲,“抿着嘴笑”,可这笑里藏刀。“可巧”雪雁过来送手炉,哪里是“可巧”,是倒霉当了出气筒。有些情节作者没点明,不过也猜测得出来。黛玉平时也劝说宝玉别吃冷酒,宝玉是左耳进右耳出的,今日宝钗一说,立刻就听话了。可怜了雪雁小丫头。薛姨妈在一旁,是听不懂的,弦外之音只在宝黛之间。青春年少的时候才有这样的心思吧,情绪总是被些很细小的东西打扰,感情十分细腻。宝钗素知黛玉说话不饶人,虽未完全知道宝黛之间的事情,不过大约也猜个八九不离十。黛玉说话是看不见的刺,扎的宝玉难受,又没法言说,只好笑笑。“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话扎的我心痒。指桑骂槐,奚落宝玉,我的影响力怎么还没宝钗大。虽如此,可就是讨厌不起来,想想就觉得可爱,甚至喜欢,惹得怜爱。黛玉实际上是没有和宝玉生气的,斗嘴罢了,恰到好处。李嬷嬷只拿老爷来压宝玉,想把宝玉攥在手心,可宝玉已经长大了。黛玉支持宝玉继续喝酒,想着高兴开心就好,其他的一概不管。“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明明就是在助他,嘴上说不,心里还是为他好,真是羡慕。黛玉的刀子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再出来保驾护航,宝玉安安心心了。李嬷嬷确实是老顽固了,是她呵护的方式欠妥了,抓的太紧了。
黛玉欲回,问宝玉:“你走不走?”宝玉回:“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黛玉要是生气了,直接起身就走了,哪里还会问宝玉。是我一个人独来独往太久了吧,即便和其他人一起,也总是个被遗忘的角色。不善言谈,没什么闪光点,如此普通,关注不到是多么正常。对黛玉的这一句话,我很感动。两小无猜的情感,就融在一点一滴里。回顾周遭,谁是与我同行的人。宝玉戴斗笠,小丫头戴不好,黛玉亲自整理,“罗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这个场景,这种感觉,突然想到一个人,记忆中似曾相识,已忘记是什么事了,只留着模糊的印象。宝玉被黛玉照顾,细致入微的体贴,心动。一同回到贾母处,多么美好的时刻。
有关李嬷嬷的事情一直穿插在叙事之中,刚要忘了她,就又提起来。一件件事情的铺垫,慢慢激起宝玉的愤怒。不过在生气之前,还有晴雯的第一次出场露面。言语对话中,看得出来晴雯和宝玉的关系亲密,彼此是好朋友,并无主子丫头之分。宝玉是不倚势欺人的,他看待人非常平等。宝玉给晴雯暖手,黛玉看见了,并不在意。晴雯只是个丫鬟,“抢”不走宝玉的,有威胁的是宝钗。豆腐皮的包子还尚可压住,枫露茶成了彻底激怒了宝玉的最后一根稻草,摔东西撵人。李嬷嬷以她的观点强加在宝玉头上,自以为是。她真的那么惹人讨厌,一无是处吗?方式错了,才让彼此伤害起来,放不下当年的“荣耀”。还好袭人识大体、做事周到,贾母派人来问,忙挡了下来,哄宝玉睡下,也就好了。包好玉放在枕下,细节上的关怀最体现感情了,宝玉有这么多疼爱他的人。
这时候回到秦钟上来。可卿大家就喜欢,她弟弟长相人品都不错,众人也欢喜。文中提到秦家“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是怎么的关系并未交代。秦业只是个小官,家里其实挺穷的。业师亡故,没钱请新老师了,想着送家塾,没遇见宝玉的话,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毕竟层层关系都要用钱,宝玉这里就像个绿色通道。给老师的见面礼也是东拼西凑来的,家境确实不宽裕。上学,不过打幌子,有几个是想着功名的,大家一处好玩罢了。“今朝错读书”啊。
2018.07.05-2018.07.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