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尤其是一百年前罗素访问中国考察了中国一年以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而且是偏好哲学的学者,对罗素崇拜有加。这是应该和自然的,无可厚非的。因为罗斯确实是太博学了,他各个领域都涉猎,注述颇丰,著作等身,到处演讲、讲学、启蒙。他是天才,是的,他可能是天才,“天才”也是人,是较为或挺聪明的人,可仍然不是神啊!
最近我买了他的一本关于哲学、阐述人生的书,读不下去,好像看不懂呢,不知是原著不精彩或者是翻译不到位,或者我没有读懂的水平,我干脆将那本新书贡献给回收站了(我同时买的一本王朔的贼贵的新书《起初·纪年》在我的手上也遭遇同样的命运)。不过我看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卢梭的书却没有这样的感觉,看雨果、大仲马、狄更斯、毛姆、歌德、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等人的著作更没有这样的感觉,而且它们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令我手不释卷。
这就有点奇怪。
后来我这样想,精英的能力都不相上下的,学识与创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均衡的,深度与广度的和是差不多的。当然,要深入精进的研究学问、创造发明,必要建立在相应广度基础上的融会贯通。
愚生我,或许的愚见,谢谢包容!
——2024.01.16.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