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炼AI】机器学习038-NLP创建词袋模型
(本文所使用的Python库和版本号: Python 3.6, Numpy 1.14, scikit-learn 0.19, matplotlib 2.2, NLTK 3.3)
词袋模型(Bag Of Words, BOW)和词向量(Word Embedding, 也叫词嵌套等)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分析的两个最常用的模型。
词袋模型将一段文本看成一系列单词的集合,由于单词很多,故而这段文本就相当于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系列单词。故而计算机的NLP分析就是对这个袋子进行分析,但是计算机不认识文本,只认识数字,那么我们需要一种机制将袋子里的文本转换成数字,这种机制可以是一种Dict映射(key为数字,value为文本等),或数组(索引为数字,值为文本),或者还可以用HashCode来计算文本的数字表示,而NLP建模就是使用这些数字来建模。词袋在学习之后,就可以通过构建文档中所有单词的直方图来对每篇文档进行建模。
词向量模型是将单个单词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维度可以到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个高维空间就用数组,或者成为向量来表示,故而建立一种单词-向量的映射关系,所以成为词向量模型。但是这种模型能表示的仅仅是单个单词,对于有多个单词组成的一句话,那么就需要做进一步处理,比如一个单词就是一个向量,N个单词组成的一句话就是N个一维向量了,故而可以用N个一维向量组成的矩阵来表示一句话,只不过不同长度的句子,该矩阵的行数不一样罢了。
下面我们仅仅学习用NLP创建词袋模型,创建过程主要是提取文本的特征,构建特征向量。有两种方法可以构建特征向量,分别是CountVectorizer和TfidfVectorizer。
1. 用CountVectorizer提取文本特征
sklearn模块中的CountVectorizer方法可以直接提取文本特征,这个函数只考虑词汇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这个函数有一个参数:stop_words,表示是否取出停用词,所谓的停用词是指为了节省空间和提高效率而自动过滤到的词语,比如 the, is, at, which等,对于不同的,默认的stop_words不去除停用词。
# 数据集暂时用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文本
dataset=nltk.corpus.gutenberg.words('austen-emma.txt')
# print(len(dataset)) # 192427 代表读入正常
chunks=split(" ".join(dataset[:10000]), 2000) # 将前面的10000个单词分成五个词袋,每个袋子装2000个单词
# 构建一个文档-词矩阵,该矩阵记录了文档中每个单词出现的频次
# 用sk-learn的CountVectorizer函数来实现这种构建过程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CountVectorizer
vectorizer = CountVectorizer(min_df=4, max_df=.99)
# fit_transform函数需要输入一维数组,且数组元素是用空格连起来的文本
chunks=[" ".join(chunk) for chunk in chunks] # 故而需要转换一下
doc_term_matrix = vectorizer.fit_transform(chunks)
feature_names=vectorizer.get_feature_names() # 获取
print(len(feature_names))
print(doc_term_matrix.shape)
# print(doc_term_matrix.T.toarray())
上面将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前面10000个单词分成了五个词袋,每个词袋包含2000个单词,然后用CountVectorizer建立文本特征向量,通过fit_transform后就在CountVectorizer对象内部建立了这种文档-词矩阵,通过print可以看出结果。
为了更加明确的看出里面的文档-词矩阵,可以用下面的代码将其打印出来:
# 打印看看doc_term_matrix这个文档-词矩阵里面的内容
print('Document Term Matrix------>>>>')
bag_names=['Bag_'+str(i) for i in range(5)] # 5个词袋
formatted_row='{:>12}'*(1+len(bag_names)) # 每一行第一列是单词,后面是每个词袋中的频率
print(formatted_row.format('Word', *bag_names))
for word, freq in zip(feature_names,doc_term_matrix.T.toarray()): # 需要装置矩阵
# 此处的freq是csr_matrix数据结构
output = [str(x) for x in freq.data]
print(formatted_row.format(word,*output))
-------------------------------------输---------出--------------------------------
Document Term Matrix------>>>>
Word Bag_0 Bag_1 Bag_2 Bag_3 Bag_4
about 3 4 0 1 1
among 1 1 1 1 0
because 1 1 0 1 1
believe 0 1 1 1 3
believed 0 1 1 1 2
best 1 2 1 1 0
better 0 3 1 1 2
beyond 1 0 1 2 3
...
--------------------------------------------完-------------------------------------
以上是部分结果,可以看出about在Bag_0中出现了3次,在Bag_1中出现了4次,以此类推。
如果对这种矩阵的出现次数有疑惑,可以看我的我的github中代码,里面有更详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CountVectorizer也可以用于中文特征的提取,但是需要对自定义的split函数进行修改,原来的函数用空格作为分隔符,可以很好的将英文分词,但对中文无效,故而中文的情况需要将split中的分词方式改成jieba分词。
2. 用TfidfVectorizer提取文本特征
TfidfVectorizer的主要特点是:除了考量某词汇在文本出现的频率,还关注包含这个词汇的所有文本的数量,这个方法能够削减高频没有意义的词汇带来的影响,挖掘更有意义的特征。一般的,当文本条目越多,这个方法的效果越显著。
在代码上,用TfidfVectorizer和上面的CountVectorizer几乎一样,只是将类名称替换一下即可。
# 数据集暂时用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文本
dataset=nltk.corpus.gutenberg.words('austen-emma.txt')
# print(len(dataset)) # 192427 代表读入正常
chunks=split(" ".join(dataset[:10000]), 2000) # 将前面的10000个单词分成五个词袋,每个袋子装2000个单词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Vectorizer
vectorizer = TfidfVectorizer()
# fit_transform函数需要输入一维数组,且数组元素是用空格连起来的文本
chunks=[" ".join(chunk) for chunk in chunks] # 故而需要转换一下
doc_term_matrix = vectorizer.fit_transform(chunks)
feature_names=vectorizer.get_feature_names() # 获取
print(len(feature_names))
print(doc_term_matrix.shape)
打印出来的结果并不是某个单词在词袋中出现的频率,而是tf-idf权重,这个权重有个计算公式,tf-idf=tf*idf,也就是说tf与idf分别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其中tf为谋个训练文本中,某个词的出现次数,即词频(Term Frequency);idf为逆文档频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对于词频的权重调整系数。
########################小**********结###############################
1,用于词袋模型中提取文本特征主要有两种方法:CountVectorizer和TfidfVectorizer,其中CountVectorizer构建的文档-词矩阵里面是单词在某个词袋中出现的频率,而TfidfVectorizer构建的矩阵中是单词的tf-idf权重。
2,一般情况下,文档的文本都比较长,故而使用TfidfVectorizer更好一些,推荐首选这个方法。
#################################################################
注:本部分代码已经全部上传到(我的github)上,欢迎下载。
参考资料:
1, Python机器学习经典实例,Prateek Joshi著,陶俊杰,陈小莉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