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为父亲做生意忙不开,跟兄弟姊妹几乎没有团聚过,有的快20几年没有见面了。正好趁现在没做生意了,有了空闲,便到几个城市跟兄弟姊妹们聚聚。
而我,跟那些长辈们及长辈的子女们,也是20多年没见面了,要不是现在有个家人群看看照片和朋友圈动态,对他们几乎只有听说的了解。
有时想想,真是不可思议!因为迫于生计,各在一方打拼,过年没有特别事,几乎不回老家,更别提团聚。不是不想,也不是淡漠,一切的一切,就是经济问题。
之前,我对这种亲情其实没有很多感觉,除了血缘关系,没有时间的分享、没有相互关心、相处的记忆。但是,经过这几次跟着父亲到他们那里相聚,聊天,却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
父亲没有成家之前,最亲的人就是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一段记忆属于他们。同样,母亲也如此。所以,在他们成家之前的情感,他们之间才能理解。就如同现在,我跟弟弟,我们刚刚各自组成了小家,但是,我对弟弟的感情和关心,一直都会在。然而,以后我的小孩未必理解这种感情。
这样想了以后,对父母及其他亲人多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自己有更强大的力量,去给予他们需要的。
父亲的一切是否如意开心关系着母亲、关系着子女。
奶奶的状态直接关系着父亲,外公的直接关系着母亲,而夫妻对方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也关系着对方的喜怒哀乐,因为直接心疼对方,我们也关心着对方所关心的。
正是如此联结,牵引着彼此的心。
这样,由一个小家庭延伸出来的彼此有关联的小家庭,亲情交织网也就形成了。彼此走动得多,互相关心支持的多,感情便越好。反之,即便亲父母亲兄弟,很久没有关联,也会渐行渐远。
而这种关联,需要大家有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回忆。这就需要共享时间、共享美食,共享经历等。这样才会越来越亲近。
而这种共享,需要付出,付出时间、付出心思、付出精力、付出金钱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实现关联需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
由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为了相聚,需要投入,关系网交织得多,投入也就大量起来,这个大量,相比较内心承受力来说,本来生活够紧张。但是,想想,如果情感看得重一点,这点投入,也是有能力做到的。
只是,大部分的情感是建立在这些投入上的。
不管是曾经谈恋爱还是婚后,有些浪漫和惊喜总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不管是父母还是其他亲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总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当然,还有一个前提,不管有没有经济能力,有心才是主要的,只要有心,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很有经济能力,但是没有这个心意,更会渐行渐远。
突然有很多心愿,总结就是一个,让自己心疼的亲人,过得如意开心。有能力支持他,支持让他开心的一切。绝对不是自以为是的关心和关爱以及控制。
由最亲近的父母开始,像波浪一样,由中心像周边扩散开来。从个人、小家到大家到社会。
想想,很有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