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声有25个儿子,几乎个个都很厉害,曹植会写诗,说“天下才学用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彰会打仗,骁勇善战,为曹操平定北方战乱立下了不世功劳;曹丕文武双全,六岁会射箭,八岁会骑马,十岁就能单枪匹马从乱军之中逃出来,他写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成熟的 七言诗;更不要说五岁会称象被誉为神童的曹冲了,那这些优秀的儿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第一,从小树立榜样。
曹操教育孩子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培养出能治国平天下的人物,他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生儿子若豚犬耳。”再曹操看来,孙权是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是让他又敬又恨的豪杰,虽然孙权是宿敌,但是却要让儿子以孙权为榜样,可见格局非同一般。
第二,不偏心。
为了激励儿子奋发学子,曹操颁布了《诸儿令》,他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能当我的接班人,所以儿子们知道父亲不会偏袒自己,他们只能恪守规矩拼命学习。
第三,选择最好的老师。
曹操为儿子们选择老师的标准相当之高,不光要有真才实学,德行也得堂堂正正,像德才兼备的刑邢颙、邴原、张范,都先后被曹操点名去辅佐儿子。他对老师也是相当尊重,说“我的儿子不成才,怕他们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各位去匡正,劝勉他们。”
第四,不光学习好,体育也得好
曹操制作了几把非常好的宝刀,如果哪个儿子只读书不习武,他就赏赐一把宝刀。着看书去是赏赐,实际上是用来鞭策,每次出征他都会带上几个儿子,让他们亲自到战场上去历练。
第五,因材施教
曹操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文武双全像他一样,但是曹彰一心想做大将军,不爱读书,曹操就问他做将军干什么呢,曹彰就回答说,大丈夫一旦做了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大将军,就能率领十万人马建功立业,哪能当博士啊。曹操听了大笑,后来就再也不劝曹彰读书了,而是按将军的目标严格培养他。告诫他“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一切都要按规矩来,否者别怪我不讲父子情。
网友评论